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英语
>精选习题
>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4月22日
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4月22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填入下面括号处,与上文街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的“水〞,有凌空飘逸的,有汪汪一碧的,有晶莹澄澈的,()</p><ul><li>A:它们是琼浆、深潭、瀑布。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质、色、形</li><li>B: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形、色、质</li><li>C: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质、色、形。它们是琼浆、深潭、瀑布</li><li>D: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形、色、质。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li></ul><p>答 案:B</p><p>解 析:把题干所给的词语跟选项比照着读,可看出“凌空飘逸”是写瀑布的形,“汪汪一碧”是写深潭的色,“晶莹澄澈”是写琼浆的质。</p><p>2、从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看,《炉中煤》是一首()</p><ul><li>A:颂歌</li><li>B:战歌</li><li>C:牧歌</li><li>D:恋歌</li></ul><p>答 案:D</p><p>解 析:《炉中煤》写于“五四运动”后不久,是以恋歌的形式和反复咏叹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诗中祖国成了恋人,煤的燃烧又是爱的强烈程度使然。这种特定的眷恋关系,以恋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分外感人,使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思与强烈的报国壮志很好地统一起来。</p><p>3、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p><ul><li>A: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而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它的原理多见于各种医学书刊,临床使用又(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li><li>B:最近几年,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所可谓是(惨淡经营),国家拨给的预算实际上只能到位一半,研究所只能向各种基金组织申请研究补助。</li><li>C:作为学生和语文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兴趣原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li><li>D:《水浒传》英译《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西游记》译为《猴》,《红楼梦》译为《红色阁楼里的梦》韵味全失,中国读者简直(不可理喻)。</li></ul><p>答 案:D</p><p>解 析:“不可理喻”指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成固执或蛮横,此句应为“不可理解”。</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第一段括号中的句子与下文哪句相呼应?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精神上伟大两人与平庸之人在心的境界上的本质区别。</p><p>答 案:(1)一切精神上的伟人,包括伟大的圣徒、哲人、诗人,皆通过信仰、沉思或体验而与超越的自然有了一种沟通,他们的人性都具有这种超越自然的单纯。(2)伟人是丰富的单纯,庸人是贫乏的复杂。</p><p>2、作者认为王義之书法艺术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找出原句)</p><p>答 案: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p><p>3、从第四段看,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p><p>答 案:呼唤当代文艺家追求文艺深度。</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方和圆似乎格格不入,都和谐地搭配成一枚精妙的铜钱;野草和鲜花似乎是宿敌,却共同装饰了绚丽的大地;繁星和黑夜似乎是冤家,却共同点缀了美丽的夜空…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如此奇妙!请以“奇妙的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章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p><p>答 案:略</p><p>2、作为社会中的人要深刻地理解两重责任:一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就是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二是个人的责任,为社会做点什么,为他人做点什么,为自己做点什么。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是烙上了“社会”的烙印,是社会中的人,这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他人都有责任。<br />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600字以上。</p><p>答 案:略</p><p>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或经历,以“学与思”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p><p>答 案:<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import/7572c83d3c8537d57fde767f68b6a204.png" />
①评分时依据上表分项分等给分。
②文不对题或文理不通的文章不分项给分,给1-6分的综合分。
③内容得分为四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一等的分数;内容得分为五等的文章,其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二等以上的分数。
④字数不足600的,每少30字扣一分;字迹潦草.有错别字.有标点错误的,酌情扣1-5分。
⑤内容有严重问题的,提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文章后半段,作者交织在哪两种情感之间,他做出了怎样的抉择?</p><p>答 案:(1)交织在“为国尽忠”与“为家尽孝”两种情感中。(2)作者选择离开家人,只身投入抗战事业,将母亲传给的优良品质发挥在国家更需要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