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每日一练试题04月13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随意注意就是随随便便的注意。</p><p>答 案:错</p><p>解 析:随意注意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所以它不是随随便便的注意。</p><p>2、全面发展教育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p><p>答 案:错</p><p>解 析: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全面发展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知觉产生的基础是()</p><ul><li>A:察觉</li><li>B:直觉</li><li>C:感觉</li><li>D:联觉</li></ul><p>答 案:C</p><p>解 析: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p><p>2、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p><ul><li>A:生理前提</li><li>B:制约作用</li><li>C:主导作用</li><li>D:动力因素</li></ul><p>答 案:A</p><p>解 析:遗传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课外校外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p><p>答 案:正确。由学校、班级组织实施的课余教育活动,称为课外教育。由校外教育机构领导和组织的课余教育活动,如少年宫、青少年科技活动站等组织的课余教育活动,称为校外教育。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新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它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p><p>2、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p><p>答 案:正确。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人,是教育的对象;但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人,也是教育的主体。</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通过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和()两条途径来实现。</p><p>答 案:在职培训</p><p>2、教学质量管理有两个主要环节,一是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二是()。</p><p>答 案:加强教学质量控制</p><p class="introTit">论述题</p><p>1、如何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p><p>答 案:(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br />(3)对学习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br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br />(5)运用多重信息的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br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p><p>2、试述成败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中的运用。</p><p>答 案:(1)心理学家韦纳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等;这些因素又可以归为三个维度:内外维度、稳定性维度和可控性维度。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感;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在稳定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则会产生绝望感;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在可控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2)根据该理论,良好的归因模式可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和积极归因;另一方面可以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引导学生将成败归因为努力程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