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每日一练试题04月12日

聚题库
04/12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荷兰画家凡·高名作《向日葵》的风格属于()</p><ul><li>A:立体主义</li><li>B:印象主义</li><li>C:新古典主义</li><li>D:超现实主义</li></ul><p>答 案:B</p><p>解 析:凡·高是荷兰后期印象派画家,他的名作《向日葵》的风格属于印象主义,该画用变化丰富的黄色突出欢快的调子,寄托着饱经人间苦难的画家对生命的热爱。</p><p>2、下列科学文献中,强调制作工艺品必须“材美工巧”的是 ()  </p><ul><li>A:《考工记》</li><li>B:《梦溪笔谈》</li><li>C:《天工开物》</li><li>D:《齐民要术》</li></ul><p>答 案:A</p><p>解 析:春秋时期的《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强调制作工艺品必须“材美工巧”,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p><p>3、艺术接受的主休是艺术作品的()  </p><ul><li>A:传播主体</li><li>B:传播媒介</li><li>C:艺术信息</li><li>D:传播受众</li></ul><p>答 案:D</p><p>解 析:艺术接受指在艺术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传播受众为主体,积极能动地消费、鉴赏和批评的活动。</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绘画艺术: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p><p>答 案:《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品。达·芬奇在此画中一反文艺复兴早期对这口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取消了犹大独处的位置,把他置身于众门徒之中,而且所有的人物头上都未画光环。达·芬奇根据十二个门徒不同的表情、姿态、手势等,真实、生动地刻画了他们复杂的心理状态,而基督则异常沉静、安详.在构图上,十二门徒被明确地分为四组,对称地分列基督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画面所有人物的姿态、表情都集中在基督身上,建筑物的透视线也最终以基督为焦点,由此,基督成为统领全局的中心人物达·芬奇将犹大列于众人之中,又利用实际光源将其分开,充分体现了画家用光的技巧与能力。</p><p>2、绘画艺术:《洛神赋图》</p><p>答 案:《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根据汉魏曹植的《洛神赋》所创作的绘画作品。《洛神赋图》描写了曹植对洛水女神的爱慕,终因人神路隔而无奈分离的故事。画家选择的是曹植与洛神相逢、洛神无奈离去,以及曹植拨开众侍见到洛神的那一瞬间的局部描绘,以情节化表述反映了主人公相遇时欢乐及分离时哀怨的情调。画面中,主要人物曹植较其余人物高大,描绘也较精细;众侍则目光呆滞,成为画面主要人物的陪衬。在洛神无奈离去的一段中,文鱼,玉鸾等神物环绕云车,动态不一,而洛神则寂神幽思,万般无奈。在动与静、闹与宁的对比中,烘托出主人公分外寂寞的心情,以及神人殊隔、不能接近的惆怅。</p><p>3、建筑艺术:埃及金字塔  </p><p>答 案:(1)埃及古代陵墓建筑,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它位于尼罗河西岸、开罗西南约 13 千米的吉萨地区,大约建于4500 年前。 (2)埃及迄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 110 座,大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吉萨高地上的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是最著名的三座,与其周围众多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塔群,为埃及金字塔建筑艺术的顶峰。金字塔底座呈方形,聚于塔顶形成方锥形的建筑,作为奴隶制国王的陵寝,它蕴含着浓厚的宗教性质。金字塔的结构分为两部分:一是作为墓室的地下建筑;一是金字塔的墓上建筑。根据考古学家及科学家们研究推测,建筑金字塔这样浩大的工程,至少须花费 30 年及许多工人的劳力才能完成。 (3)埃及金字塔规模宏大、建筑神奇、气势雄伟。</p><p class="introTit">论述题</p><p>1、分析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p><p>答 案:艺术传播的方式有很多种。历史上先后出现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网络传播等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1)现场表演传播方式,是指传播者与受传者面对面进行艺术信息传播的方式,具有沟通直接、手段多样、反馈及时、互动性强等特点。(2)展览性传播方式,是指在一定的场所陈列艺术作品,供观众直接接受艺术信息的传播方式。(3)大众传播方式,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进行大规模艺术信息传播活动的方式,主要包括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p><p>2、论述艺术鉴赏的性质和主体能动性  </p><p>答 案: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 艺术鉴赏的主体能动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一般人进行艺术鉴赏的最直接目的就是获得娱乐享受。 (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指鉴赏者从自身的关注点出发,可以获取有关艺术的专业知识,或者对作品所表现的自然和社会产生一定的了解。 (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有一定文化修养的鉴赏者能够发现和判断艺术作品是否具有深层文化价值。 (4)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艺术鉴赏的过程实际上是鉴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审美经验对作品中的形象或意境进行再加工创造的过程。</p><p>3、结合艺术作品,阐述艺术活动的基本性质与特征</p><p>答 案:艺术活动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是以特有的艺术语言体系为媒介,以创造形象或意境满足人类审美需求为目的的精神文化活动。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1)艺术活动的形象性。形象塑造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其思维方式以感性为主,重视审美体验而不以理论分析为主。(2)艺术活动的情感性。艺术活动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要素,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3)艺术活动的审美性。艺术活动区别于其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美感呈现特征。艺术的意识形态特性隐含在审美特性之中,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更广阔和深邃的内涵。注:结合案例,进行一定的分析和阐释,例证有说服力,逻辑清楚,再酌情给0~7分。</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简述艺术批评的基本类型及其含义</p><p>答 案:艺术批评有多种类型,主要有以下4种:(1)社会历史批评,立足于社会生活与历史进程,强调以客观的视角评价艺术,关注艺术作品反映社会历史的真实度及其发展动因,并以此作为评价艺术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准。(2)心理学批评,强调从艺术活动主体的心理及其艺术作品中表现的精神世界切入,展开艺术批评。<br />(3)文本批评,认为艺术作品是一个自足的整体,其内容与形式的意蕴需要从文本中寻求。<br />(4)接受批评,强调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艺术活动,认为受众的接受过程才是艺术研究的中心所在。</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