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每日一练试题04月05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p><p>答 案:对</p><p>2、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态学。</p><p>答 案:对</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假设某鱼塘中某种鱼的环境容纳量稳定在 K,r为该种群的瞬时增长率。若要在该鱼塘中持续收获最大产量的这种鱼,按照逻辑斯谛模型,每次捕捞后应使其种群数量维持在( )
</p><ul><li>A:K/2</li><li>B:rK/2</li><li>C:K/20</li><li>D:rK/20</li></ul><p>答 案:A</p><p>解 析:根据逻辑斯谛模型,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时,密度增长最快。即为持续保持收获最大产量(相应密度最高),每次捕捞后应使其种群数量维持在 K/2。</p><p>2、附生植物兰花附生在大树上,兰花与大树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p><ul><li>A:互利共生</li><li>B:寄生</li><li>C:他感作用</li><li>D:偏利共生</li></ul><p>答 案:D</p><p>解 析:偏利共生,亦称共栖,是指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生物以一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的现象。偏利共生对其中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害。兰花附生在大树上,他们之间属偏利共生关系。</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名词解释:种群密度严体。
</p><p>答 案:种群密度:单位面积上或单位体积中种群的个体数量。</p><p>2、名词解释:营养级。
</p><p>答 案: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均属于()者。
</p><p>答 案:消费</p><p>2、光照强度达到()时,C3植物的光合速率将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p><p>答 案:光饱和点</p><p class="introTit">论述题</p><p>1、中国幅员辽阔,植被类型多样。论述中国植被的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p><p>答 案:(1)水热状况对植被的分布有重要影响。水平地带性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2)纬度地带性。我国东部湿润森林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雨林。
(3)经度地带性。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和荒漠。</p><p>2、论述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p><p>答 案:(1)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2)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保证子孙后代的健康生活和利益。<br />(3)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工程、生态模式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br />(4)综合性。生态农业是靠农业生态系统支撑的。生态农业整体生物产量高,源于生态农业的结构合理,相互协调。生态农业光合作用产物利用合理,保证了系统内的能流物复,同时安排复种间作提高了绿色植物光合产物的利用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