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银行业专业人员(中级)《风险管理》每日一练试题03月03日

聚题库
03/03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信用风险通常会影响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声誉风险通常会影响商业银行负债的流动性。 (  )</p><p>答 案:对</p><p>解 析:信用风险通常会影响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声誉风险通常会影响商业银行负债的流动性。</p><p>2、对于不满足利用内部模型法,但希望提高风险敏感度(相对现期风险暴露法)的银行,可以采用标准法。</p><p>答 案:对</p><p>3、关键风险指标数据的收集及监测频率应满足风险监测的需要,原则上不低于每年一次,并尽量采取更高的监测频率。</p><p>答 案:错</p><p>解 析:关键风险指标数据的收集及监测频率应满足风险监测的需要,原则上不低于每季度一次,并尽量采取更高的监测频率。</p><p>4、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p><p>答 案:对</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杠杆率监管覆盖了表外资产,弥补了()资本监管下表外资产风险计提不足的问题。  </p><ul><li>A:巴塞尔协议I</li><li>B:巴塞尔协议II.5</li><li>C:巴塞尔协议II</li><li>D:巴塞尔协议III</li></ul><p>答 案:C</p><p>解 析:杠杆率监管覆盖表外资产,弥补了巴塞尔协议II资本监管下表外资产风险计提不足的问题,减少了银行向表外转移资产进行监管利的可能性。</p><p>2、严格按照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规定,对商业银行的其他资产,包括对企业、个人的贷款和自用房地产等资产,都给予( )的风险权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权重为( )。</p><ul><li>A:100%;50%</li><li>B:50%;100%</li><li>C:60%;40%</li><li>D:40%;60%</li></ul><p>答 案:A</p><p>解 析:严格按照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规定,对商业银行的其他资产,包括对企业、个人的贷款和自用房地产等资产,都给予100%的风险权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权重为50%。</p><p>3、多年来国内外银行危机的惨痛教训反复证明,()是最可能导致银行危机的最主要原因。  </p><ul><li>A:银行业务创新不足</li><li>B:市场过度竞争</li><li>C:监管不到位</li><li>D:风险偏好过于激进</li></ul><p>答 案:D</p><p>解 析:银行普遍存在通过扩大资产规模增加利润的发展冲动。由于银行本身并不承担全部风险成本,因此容易引发银行机构在信贷配置方面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造成金融市场效率低下。国内外教训反复证明,银行业资产规模的盲目扩张是银行业危机的主要原因。我国商业银行长期缺乏资产扩张的约束机制,普遍存在“速度情结”和“规模冲动”,导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高,银行体系积聚较高风险。</p><p>4、二级资本是商业银行监管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关于二级资本的说法,正确的是()。  </p><ul><li>A:二级资本是指在持续经营条件下无条件用来吸收损失的资本工具</li><li>B:二级资本不带赎回机制,不允许设定利率跳升条款</li><li>C:二级资本收益具有信用敏感性特征,必须含有减计或转股条款</li><li>D:二级资本的受偿顺序列在普通股之后,在一般债权人之前</li></ul><p>答 案:B</p><p>解 析:二级资本是指在破产清算条件下可以用于吸收损失的资本工具,二级资本的受偿顺序列在普通股之前、在一般债权人之后,不带赎回机制,不允许设定利率跳升条款,收益不具有信用敏感性特征,必须含有减记或转股条款。</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2021年2月8日发布的《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首次明确了声誉风险的四项基本原则,下列表述恰当的有()  </p><ul><li>A:前瞻性原则重点强调预防为主的声誉风险管理理念,要求加强研究、防控源头,定期对声誉管理风险及潜在风险进行审视,提升声誉风险管理预见性</li><li>B:四项原则从工作实际出发,统领行业声誉风险管理各项工作任务,体现了务实为本、解决问题、面向未来的监管理念</li><li>C:有效性原则明确了以公司治理为着力点,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业务条线,所有分支机构及子公司</li><li>D:匹配性原则要求机构进行多层次、差异化的声誉风险管理,与自身规模、经营状况、风险状况及系统重要性相匹配,并结合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变化适时调整</li><li>E:全覆盖原则指出声誉风险管理以防控风险,有效处置、恢复形象为声誉管理最终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及应对处置机制</li></ul><p>答 案:ABD</p><p>解 析:《声誉风险办法》首次明确了声誉风险管理"前瞻性、匹配性、全覆盖、有效性"四项重要原则: (1)前瞻性原则重点强调树立以预防为主的声誉风险管理理念,要求加强研究,防控源头,定期对声誉风险管理情况及潜在风险进行审视,提升声誉风险管理预见性。 (2)匹配性原则要求机构进行多层次、差异化的声誉风险管理,与自身规模、经营状况、风险状况及系统重要性相匹配,并结合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变化适时调整。 (3)全覆盖原则明确以公司治理为着力点,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覆盖各业务条线、所有分支机构和子公司,覆盖各部门、岗位、人员和产品,覆盖决策、执行和监督全部管理环节,同时应防范第三方合作机构可能引发的对本机构不利的声誉风险,充分考量其他内外部风险的相关性和传染性。 (4)有效性原则指出,声誉风险管理以防控风险、有效处置、修复形象为最终标准,建立科学合理、及时高效的风险防范及应对处置机制,确保能够快速响应、协同应对、高效处置声誉事件,及时修复机构受损声誉和社会形象。 四项原则从工作实际出发,统领行业声誉风险管理各项工作任务,既通用于不同类型机构,又为各家机构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有效声誉风险管理留出空间,体现了务实为本、解决问题、面向未来的监管理念。  </p><p>2、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框架应包含“三道防线”,具体的部门包括().  </p><ul><li>A:前台业务部门</li><li>B:人事管理部门</li><li>C:支持保障部门</li><li>D:风险管理职能部门</li><li>E:内部审计部门</li></ul><p>答 案:ADE</p><p>解 析:第一道防线一一前台业务部门(风险承担部门)。 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第三道防线——内部审计。  </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