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辅警协警《公安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2月29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紧急避险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p><p>答 案:对</p><p>解 析:《刑法》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故本题说法正确。</p><p>2、党的公安政策指明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从事工作的基本方向、基本要求和基本做法。()</p><p>答 案:对</p><p>解 析:党和国家对公安工作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政策的指导。党的公安政策指明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从事工作的基本方向、基本要求和基本做法。</p><p>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p><ul><li>A:正确</li><li>B:错误</li></ul><p>答 案:错</p><p>4、公安行政赔偿的前提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行政职权。()</p><p>答 案:对</p><p>解 析:公安行政赔偿,是指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国家承担的赔偿。故本题说法正确。相关论述详见《公安素质测试备考指导》第二部分第八章第三节。</p><p>5、党对公安工作领导的全面性,就是要求公安机关全面地接受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决策上的领导。()</p><p>答 案:对</p><p>解 析:党对公安工作领导的全面性,就是要求公安机关全面地接受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工作上的领导。凡是涉及重大方针、政策、法律问题时,都要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经党委审核批准,并在党委监督下贯彻执行。那些具有全面性重大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的工作部署以及一些重大案件的侦查处理,都要在党委实际领导下进行。</p><p>6、公安机关实施拘留后,必须在24小时以内,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p><p>答 案:错</p><p>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83条第2款规定,公安机关实施拘留后,除无法通知或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外,应当在拘留后24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p><p>7、公安机关要协同有关方面惩治违法犯罪分子,教育、改造这些违法犯罪者,使他们认罪服法,弃旧图新,重新做人。</p><p>答 案:对</p><p>解 析:公安机关第5项职责是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要协同有关方面,惩治违法犯罪分子,教育改造这些违法犯罪者,使他们认罪伏法。故本题说法正确。</p><p>8、特殊情况下,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公民也可以担任人民警察。()</p><p>答 案:错</p><p>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2013年)第二十六条规定,“担任人民警察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年满十八岁的人民;(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四)身体健康;(五)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六)自愿从事人民警察工作……"故本题判断错误。</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是维护社会治安的基本力量。</p><ul><li>A:人民群众</li><li>B:各级党委</li><li>C:各级政府</li><li>D:人民警察</li></ul><p>答 案:A</p><p>解 析:人民群众是维护社会治安的基本力量。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方面,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积极的拥护者、支持者,而且是积极的参与者。</p><p>2、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监督,主要是在()活动中实现的。</p><ul><li>A:行政诉讼</li><li>B:行政调解</li><li>C:刑事侦查</li><li>D:刑事诉讼</li></ul><p>答 案:D</p><p>解 析: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监督,主要是在刑事诉讼活动中通过法定的程序实现的。</p><p>3、公安工作的内容是由法律和()所确定,必须按照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来实施。</p><ul><li>A:行政法规</li><li>B:部门规章</li><li>C:地方性法规</li><li>D:公安法规</li></ul><p>答 案:D</p><p>解 析:公安工作的内容由法律和公安法规所确定,必须按照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来实施。</p><p>4、人民警察的义务来源于()。</p><ul><li>A:人民警察的职责</li><li>B:人民警察的职权</li><li>C:法律的规定</li><li>D:国家的任用行为</li></ul><p>答 案:D</p><p>解 析:人民警察的权力、义务来源于国家的任用行为,只有国家选任其为人民警察时,其才必须遵守人民警察义务,如果其脱离了与国家的任用关系,则其作为人民警察的义务也就终止了。</p><p>5、下列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p><ul><li>A: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不得制定规章,应当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li><li>B: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査收取费用需由规章规定</li><li>C:行政法规应由国务院起草、讨论和通过,国务院部门不能成为行政法规的起草单位</li><li>D:有规章制定权的地方政府可以直接依据法律制定规章</li></ul><p>答 案:D</p><p>6、()是我们党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精神的体现。</p><ul><li>A:谨慎</li><li>B:严肃</li><li>C:宽大</li><li>D:认真</li></ul><p>答 案:A</p><p>解 析:谨慎,就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得草率,防止偏差,实行严格审批制度、监督制度,坚持有错必纠。体现了党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p><p>7、“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这说明()。</p><ul><li>A:杰出人物不能给予历史进程以重大的影响</li><li>B:历史发展是人民主观意志所决定的</li><li>C:人民群众具有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li><li>D:任何阶级都不能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li></ul><p>答 案:C</p><p>8、下列情形中,属于间接监督的是()。</p><ul><li>A: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li><li>B:检察机关作出的批准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li><li>C:人民法院作出的撤销公安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li><li>D:督察机构追究违纪人民警察的政纪责任</li></ul><p>答 案:A</p><p>解 析:间接监督实施的方式是提出批评意见、建议、检举、控告等,不具有直接处理的权力,不能直接产生某种法律后果,如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群众组织、新闻媒体、公民个人等的监督。</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法当场盘问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经批准后对其继续盘问。</p><ul><li>A:被指控有盗窃大额财物行为的</li><li>B:被指控有吸食毒品行为的</li><li>C:有现场作案嫌疑的</li><li>D:有作案嫌疑且身份不明的</li><li>E:携带的财物有可能是赃物的</li></ul><p>答 案:ACDE</p><p>解 析:《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规定》(2020年)第八条规定,“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当场盘问、检查后,不能排除其违法犯罪嫌疑,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继续盘问:(一)被害人、证人控告或者指认其有犯罪行为的;(二)有正在实施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行为嫌疑的;(三)有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嫌疑且身份不明的;(四)携带的物品可能是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的赃物的”。A项属于本条第(一)项的情形,C项属于本条第(二)项的情形,D项属于本条第(三)项的情形,E项属于本条第(四)项的情形。B项中“吸食毒品"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不属于犯罪行为,因此不属于本条第(一)项的情形。此外,B项也没有说明是正在吸食或者携带毒品,因此也不属于本条第(二)项和第(四)项的情形。故本题选ACDE。</p><p>2、 公安机关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任务主要包括( )。</p><ul><li>A:公安机关要有力地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li><li>B:公安机关要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尤其是经济领域的严重犯罪活动</li><li>C:公安机关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持社会稳定</li><li>D:公安机关要同时协同有关方面,惩治违法犯罪分子,教育改造那些违法犯罪者,使他们认罪服法,弃旧图新,重新做人</li></ul><p>答 案:ABD</p><p>解 析:“公安机关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持社会稳定”不是公安机关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任务。</p><p>3、下列罪名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有:</p><ul><li>A: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li><li>B:非法携带武器参加游行、示威罪</li><li>C:爆炸罪</li><li>D:危险物品肇事罪</li><li>E:资敌罪</li></ul><p>答 案:CD</p><p>解 析:A、B两项不选。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和非法携带武器、管制刀具、爆炸物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扰乱公共秩序罪。C、D两项当选。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爆炸罪、危险物品肇事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E项不选。资敌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故本题选CD。</p><p>4、 关于警察起源理解正确的有( )。</p><ul><li>A:警察是一个历史范畴</li><li>B:警察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li><li>C:警察是从来就有的,也将与世长存</li><li>D:原始社会没有警察</li></ul><p>答 案:ABD</p><p>解 析:警察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原始社会没有警察,警察也不会伴随人类永远生存下去。警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C项表述不当。</p><p>5、公安政治工作是公安机关()。</p><ul><li>A:保障党的公安工作的原则、路线、方针和政策得以顺利执行</li><li>B: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li><li>C:正确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重要工作</li><li>D:实现保卫国家安全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任务的主要方面</li></ul><p>答 案:ABC</p><p>解 析:D项属于公安工作,不属于公安政治工作。</p><p>6、 公安机关的基本任务包括( )。</p><ul><li>A:维护国家安全</li><li>B:维护社会治安秩序</li><li>C: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li><li>D: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合法财产</li><li>E: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li></ul><p>答 案:ABCDE</p><p>解 析:公安机关有五项基本任务:一、维护国家安全;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三、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四、保护公共财产和个人合法财产;五、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p><p>7、老李在参加培训前也曾做了大量的社区安全防范宣传工作(内容如下),老李所宣传的具体内容恰当的有()。</p><ul><li>A:重点防范是指对发生治安侵害后危害大、影响大的重点部位,要严密防范措施</li><li>B:专业防范的社会有关机构通过专门手段进行的防范</li><li>C:防范的内容有:防盗窃、防诈骗、防毒品、防火灾、防治安灾害事故等</li><li>D:根据防范所凭借的力量与媒介不同,可分为人防、物防、技防、意识防范</li></ul><p>答 案:BC</p><p>解 析:A项重点防范的定义偏颇片面,重点防范不仅仅包括治安侵害发生后的情况,还包括在治安侵害还没有发生时就要考虑其发生的可能性而重点防范;D项防范的分类有误,“意识防范”属于“人防”的范畴,不应当并列。B项、C项正确,应当入选。</p><p>8、广泛深人地做好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发动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意义是()。</p><ul><li>A:表明了党和政府维护人民的利益</li><li>B:表明了党和政府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决心</li><li>C:调整好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基本关系</li><li>D:激发广大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li></ul><p>答 案:ABD</p><p>解 析:“调整好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基本关系”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必要性。广泛深入地做好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发动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意义包括表明了党和政府维护人民的利益,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决心,激发广大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规定的处分的种类有6种,分别是什么?</p><p>答 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p><p>2、五条禁令的发布、实施时间和内容是什么?</p><p>答 案:为严明纪律,树立公安队伍良好形象,中国公安部于2003年1月22日发布了 “五条禁令”。此禁令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公安部指出,原有规定与此禁令不一致的,以此禁令为准。一、严禁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二、严禁携带枪支饮酒,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三、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四、严禁在工作时间饮酒,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五、严禁参与赌博,违者予以辞退;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民警违反上述禁令的,对所在单位直接领导、主要领导予以纪律处分。民警违反规定使用枪支致人死亡,或者持枪犯罪的,对所在单位直接领导、主要领导予以撤职;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上一级单位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应引咎辞职或者予以撤职。对违反上述禁令的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包庇袒护的,一经发现,从严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p><p>3、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原则是什么?</p><p>答 案: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原则。</p><p>4、对被判处拘役、管制的罪犯,由什么机关执行刑罚。</p><p>答 案:公安机关。</p><p>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秩序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和时间,限制人员、车辆的通行或者停留,必要时可以实行什么措施?</p><p>答 案:交通管制。</p><p>6、人民警察遇有什么情形的,一般不得使用武器?</p><p>答 案:一、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二、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