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辅警协警《法律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2月27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p><p>答 案:对</p><p>解 析:《国家赔偿法》第32条规定:“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子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故本题说法正确。</p><p>2、陆某在16周岁时杀人,到19周岁时被抓捕归案,审判时20周岁,因此可以判处死刑。</p><p>答 案:错</p><p>3、凡采用刑讯逼供或者采用威胁、引诱、欺骗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手段收集证据。都是非法证据。</p><p>答 案:对</p><p>4、为了缉拿犯罪嫌疑人归案,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都有权发布通缉令。()</p><p>答 案:错</p><p>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155条第1款规定:“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因此,检察机关无权发布。</p><p>5、刑事传唤属于刑事强制措施。</p><p>答 案:错</p><p>6、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相同点就是都预见到结果必然发生()</p><p>答 案:错</p><p>解 析:间接故意是预见了危害结果的可能性,而非必然性。</p><p>7、执行拘留、逮捕,遇有可能随身携带凶器等紧急情况时,不用《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p><p>答 案:对</p><p>8、询问聋哑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必要时可以邀请通晓手语的人提供帮助()</p><p>答 案:错</p><p>解 析:询问聋哑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应当有通晓手语的人提供帮助,并在笔录上注明。</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p><ul><li>A:依法治国</li><li>B:执法为民</li><li>C:公平正义</li><li>D:服务大局</li></ul><p>答 案:C</p><p>解 析: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p><p>2、公安机关在依法执行拘留或者逮捕中,发现执行对象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应当()。</p><ul><li>A:暂缓执行</li><li>B:报请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执行</li><li>C:在执行后立即报告其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li><li>D:报请其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许可</li></ul><p>答 案:C</p><p>3、公然侮辱他人的,应()</p><ul><li>A: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li><li>B: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li><li>C: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li></ul><p>答 案:A</p><p>4、以下行为中,可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是( )</p><ul><li>A:为了课堂教学,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卖给学生使用</li><li>B:某歌手在某个人演唱会上,演唱某著名作曲家的作品</li><li>C:为了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将少数民族作品翻译成汉语出版</li><li>D:为了学习书法,临摹广场纪念碑的碑文</li></ul><p>答 案:D</p><p>解 析: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3)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4)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5)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6)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7)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8)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9)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10)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11)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12)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A、B、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p><p>5、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p><ul><li>A: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li><li>B:六十周岁以上的</li><li>C: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li><li>D:怀孕的</li></ul><p>答 案:D</p><p>6、 下列叙述中,符合行政复议法的是( )。</p><ul><li>A: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则可以同时申请行政复议</li><li>B: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li><li>C: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可以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li><li>D:行政复议不仅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且要审查该行为合理性</li></ul><p>答 案:D</p><p>解 析:《行政复议法》第1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故A项错误。第8条第1款规定:“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是内部行政行为,不属于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故B项错误。第24条规定:“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故C项错误。第1条规定:“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故行政复议既要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又要审查其合理性,D项正确。</p><p>7、公共场所停放尸体或者因停放尸体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工作秩序,不听劝阻的违法行为,属于()</p><ul><li>A:扰乱公共秩序</li><li>B:妨害公共安全</li><li>C:妨害社会管理</li></ul><p>答 案:C</p><p>8、非法持有鸦片不满()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p><ul><li>A:一百</li><li>B:二百</li><li>C:三百</li></ul><p>答 案:B</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 《刑法》规定,对于累犯( )。</p><ul><li>A:不得减刑</li><li>B:不得假释</li><li>C:应当加重处罚</li><li>D:不得适用缓刑</li><li>E:应当从重处罚</li></ul><p>答 案:BDE</p><p>解 析:《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救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第81条第2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据此,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且不得缓刑、不得假释,表明了我国刑法对多次犯罪的严厉打击和零容忍的态度。</p><p>2、行贿罪的主观方面是()。</p><ul><li>A:故意</li><li>B:具有谋取不正当的利益的目的</li><li>C:过失</li><li>D:没有不正当目的</li></ul><p>答 案:AB</p><p>3、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应履行下列哪些法定告知义务?()</p><ul><li>A:作出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述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事实、理由及其享有的陈述权和申辩权</li><li>B:如果对违反管理行为人处以吊销保安培训机构经营许可证姓罚的,应告知当事人有申请举行听证的权利</li><li>C:在处罚决定书上,应当告知被处罚人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诉讼的途径和期限</li><li>D:进行传唤的,应当将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告知披传唤人家属</li></ul><p>答 案:ABC</p><p>4、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有()</p><ul><li>A:当场处罚应一律当场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交被处罚人.对被侵害人在场的治安案件,可当场将处罚决定书复印件交被侵害人</li><li>B:当场处罚的罚款不一定都应当当场收缴</li><li>C:适用当场姓罚的,姓罚前不必进行处罚告知</li><li>D:某铁路派出所民警在辖区的候车室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在回到所里満24小时才备案</li></ul><p>答 案:CD</p><p>5、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通常采用的法规管理手段包括()。</p><ul><li>A:行政处罚</li><li>B:行政强制措施</li><li>C:刑事强制措施</li><li>D:法制强制措施</li></ul><p>答 案:ABC</p><p>6、下列各项表述中,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是()。</p><ul><li>A:凡是知道案情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li><li>B: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的人不能作证人</li><li>C:未成年人的证言不具有法律效力</li><li>D:亲属间有权拒绝作证</li></ul><p>答 案:AB</p><p>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证人的资格与义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br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p><p>7、下列()选项属于非法侵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行为。</p><ul><li>A:违反国家规定,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li><li>B: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li><li>C: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li><li>D: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li></ul><p>答 案:BCD</p><p>解 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9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一)违反国家规定,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危害的;(二)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三)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四)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故本题B项、C项、D项正确。A项错误的原因在于根据本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必须造成危害才属于非法侵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行为,单纯侵入并不会导致治安处罚。</p><p>8、以下属于约束性警械的有()。</p><ul><li>A:手铐</li><li>B:脚镣</li><li>C:警棍</li><li>D:警绳</li></ul><p>答 案:ABD</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提高时间效率,减少工作拖延;提高物质效率,降低经济消耗;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减少不合理制度的负面作用”是()原则的具体内容。</p><p>答 案:及时高效</p><p>2、领导调动你,你觉得知识背景和能力不胜任,另一职位比较适合,你怎么办?</p><p>答 案:(1)如果领导调我到这个职位是因为不熟悉我,那么我会在恰当的时间向领导说明,我的特长和知识背景。请求调到另一职位。如果领导把我调到这个职位是想锻炼我的能力,我会坚决执行领导的安排。并对领导表示感谢。<br />(2)从新审视自己,给自己定位,摆正心态,把这次调整当作一次机会,努力锻炼自己,不辜负领导的期望。<br />(3)我会尽快熟悉工作内容与流程,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做好本职工作,多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同事关系和工作环境,并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p><p>3、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p><p>答 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p><p>4、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主要内容?</p><p>答 案: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完善随机抽选方式,提高人民陪审制度公信度。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p><p>5、政法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要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和普遍的人权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p><p>答 案:以人为本</p><p>6、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p><p>答 案:24小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