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心理咨询师《三级》每日一练试题02月21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是()。</p><ul><li>A:近因效应</li><li>B:首因效应</li><li>C:光环效应</li><li>D:刻板效应</li></ul><p>答 案:B</p><p>解 析: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而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信息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第一印象一经建立,对其后来的信息的组织、理解有较强的定向作用,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根据第一印象完成的。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指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即所谓的“爱屋及鸟”。刻板印象是指人们通过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物较为固定的看法。</p><p>2、学习的最佳期限是指</p><ul><li>A:心理技能已经发展成熟的时候</li><li>B:学习条件已经完全具备的时候</li><li>C:心理技能开始形成之前</li><li>D:心理技能开始形成之时</li></ul><p>答 案:C</p><p>解 析:学习的最佳期限是指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之前。<br />这是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思想方面的问题,跟“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的思想密切相关;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从发展的观点看来都是不利的,它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因此,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p><p>3、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p><ul><li>A:人生观</li><li>B:价值观</li><li>C:世界观</li><li>D:信仰</li></ul><p>答 案:A</p><p>4、“某分数的百分等级为55”,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55%的人的分数比该分数()。</p><ul><li>A:低</li><li>B:相等</li><li>C:高</li><li>D:全不是</li></ul><p>答 案:A</p><p>解 析:一个测验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因此,55的百分等级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55%的人比这个分数要低。换句话说,百分等级指出的是个体在常模团体中所处的位置,百分等级较低,个体所持的位置就越低。</p><p>5、假如你去应聘,你的理想职位是企划工作,你中意的那家公司决定跟你签约。然而出现在招聘现场的另外一家公司认为,你更适合做销售,希望和你签约,而且收入会更高。这时,你会()</p><ul><li>A:与做企划的公司签约</li><li>B:暂时先不签,考虑一两天再做决定</li><li>C:与做销售的公司签约</li><li>D:找企划公司谈谈,希望提高待遇</li></ul><p>答 案:A</p><p>6、当态度的三种成分不协调时,占主导地位的成分是()。</p><ul><li>A:价值观</li><li>B:认知</li><li>C:行为倾向</li><li>D:情感</li></ul><p>答 案:D</p><p>解 析:态度的ABC模型:态度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它们的英文单词首字母分别为C(认知)、A(情感)、B(行为倾向)。一般而言,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p><p>7、心理测验若按功能分类,并不包括()。</p><ul><li>A:智力测验</li><li>B:特殊能力测验</li><li>C:人格测验</li><li>D:操作测验</li></ul><p>答 案:D</p><p>8、大脑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的部位是()。</p><ul><li>A:言语听觉中枢</li><li>B:视觉性言语中枢</li><li>C:言语运动中枢</li><li>D:书写性言语中枢</li></ul><p>答 案:C</p><p>解 析:略。</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需要()</p><ul><li>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li><li>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li><li>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li><li>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li></ul><p>答 案:AC</p><p>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p><p>2、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p><ul><li>A:灾难症候群</li><li>B:兴奋性行为</li><li>C:破坏性行为</li><li>D:创伤后应激障碍</li></ul><p>答 案:AD</p><p>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p><p>3、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p><ul><li>A:重测信度</li><li>B:内部一致性信度</li><li>C:复本信度</li><li>D:评分者信度</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p><p>4、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存在的方式包括()。</p><ul><li>A:现实的</li><li>B:想象的</li><li>C:隐含的</li><li>D:间接的</li></ul><p>答 案:ABC</p><p>解 析: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理解和说明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如何受到他人现实的、想象的或者隐含的存在的影响。</p><p>5、在MMPL的各临床量表中,原始分数需要加K值的量表为()。</p><ul><li>A:Hs</li><li>B:Pd</li><li>C:SC</li><li>D:Si</li></ul><p>答 案:ABC</p><p>解 析:在MMPL的各临床量表中,原始分数需要加K值的量表:Hs+0.5K,Pd+0.4K,Pt+1.OK,SC+1.OK,Ma+0.2K。</p><p>6、行为治疗的步骤包括()。</p><ul><li>A:首先制定行为矫正目标</li><li>B:一旦达到目标,即可逐步结束干预计划</li><li>C: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是重要环节</li><li>D:监测干预计划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li></ul><p>答 案:ABCD</p><p>7、关于意识,正确的说法包括()。</p><ul><li>A:是人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li><li>B: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li><li>C:是物质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li><li>D: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同时意识是在觉醒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它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