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银行业专业人员(中级)《风险管理》每日一练试题02月20日

聚题库
02/20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信用风险通常会影响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声誉风险通常会影响商业银行负债的流动性。 (  )</p><p>答 案:对</p><p>解 析:信用风险通常会影响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声誉风险通常会影响商业银行负债的流动性。</p><p>2、标准法分别计算利率风险和股票风险、银行整体的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加以单独计算期权风险后,将这些风险类别计算获得的资本要求简单相加。( )</p><p>答 案:对</p><p>解 析:标准法分别计算利率风险和股票风险、银行整体的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加以单独计算期权风险后,将这些风险类别计算获得的资本要求简单相加。</p><p>3、为有效规避和缓释业务所涉国别风险,应吸引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有政治影响力的多边金融机构参与项目()</p><p>答 案:对</p><p>解 析:为有效规避和缓释业务所涉国别风险,应做到:<br/> (1)“了解你的客户”及所在国家(地区)风险。<br/> (2)严守集中度限额,减少对高和较高风险国家的业务。<br/> (3)通过投保国别风险保险来转移风险。<br/> (4)增加风险较低的第三国母公司或银行的担保或承兑。<br/> (5)对贷款采取结构性的安排。<br/> (6)以银团贷款方式分散风险。<br/> (7)吸引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有政治影响力的多边金融机构参与项目。<br/> (8)合同中增加保护条款,一旦触发,未提款的合约不再提款,已提款的合约需提前还款。<br/> (9)项目收入币种与贷款币种存在错配时,除了通常的套期保值方式外,可对资金的筹措、发放、收回约定币种。<br/> (10)建立国别风险黑名单,对黑名单国家实行禁入或经批准才可准入</p><p>4、通过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程序对各风险环节进行控制,减少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风险损失的严重程度是降低风险策略。</p><p>答 案:对</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根据《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资产管理产品中,权益类产品投资于股票、未上市企业股权等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  </p><ul><li>A:60%</li><li>B:80%</li><li>C:40%</li><li>D:20%</li></ul><p>答 案:B</p><p>解 析:资产管理产品分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和混合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于存款债券等债权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权益类产品投资于股票、未上市企业股权等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投资于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的比例不低于80%,混合类产品投资于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且任一资产的投资比例未达到前三类产品标准。</p><p>2、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最佳做法是()  </p><ul><li>A:声誉风险管理应尽早可能覆盖商业银行的各种行为</li><li>B:声誉风险管理应主要针对高管言行和理财产品</li><li>C:声誉风险管理应主要针对高管言行和新闻媒体</li><li>D:声誉风险管理应重在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li></ul><p>答 案:A</p><p>解 析:2009年8月,中国银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应当全面覆盖商业银行的各种行为、经营活动和业务领域,督促商业银行规范声誉风险管理,引导商业银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通过审慎有效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消费者的利益。</p><p>3、下列不属于商业银行代理业务操作风险的是()。  </p><ul><li>A:通过代理收付款业务进行洗钱活动</li><li>B:内外勾结编造代理业务合同骗取手续费收入</li><li>C:未获得客户允许代理扣划资金或进行交易</li><li>D:代客理财产品由于市场利率变动而造成损失</li></ul><p>答 案:D</p><p>4、下列关于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描述,最不恰当的是()。  </p><ul><li>A:一些关键流程和核心业务不应外包出去</li><li>B:银行应了解和管理任何与外包有关的后续风险</li><li>C:银行原来承担的与外包服务有关的责任同时被转移</li><li>D:选择外包服务提供者时要对其财务、信誉状况和独立程度进行评估</li></ul><p>答 案:C</p><p>解 析:从风险实质性上说,业务操作或服务虽然可以外包,但其最终责任并未被"包"出去。</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根据2019年1月巴赛尔委员会发布的《市场风险的最低资本要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p><ul><li>A:内部模型法要求从交易台层面开展市场风险计量管理</li><li>B:首次明确了将信用利差风险单独计量的要求</li><li>C:首次提出了对复杂衍生品剩余风险资本附加的要求</li><li>D:对使用内部模型法的银行还须计算标准法资本</li><li>E: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是基于风险价值的计量体系</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巴塞尔委员会从2012年开始研究制定全新的市场风险监管规则,经过多轮征求意见和定量测算后,于2016年发布《市场风险的最低资本要求》,提出了更严格、更全面的管理要求,设计了采用敏感度指标的标准法体系,提出以预期尾部损益(ES)替代现行风险价值指标的内部模型法体系。 (1)市场风险管理框架的改进。一是实施更为严格的账簿划分管理;二是从监管资本计量角度规范交易台管理;三是严格规范内部风险转移交易的计量管理。 (2)基于敏感度的标准法资本计量。一是须单独计算信用利差风险,首次明确将信用利差风险单列,此外,须计算违约风险及剩余风险资本;二是敏感度法的实施要求更高;三是违约风险资本计算更加复杂;四是首次提出剩余风险资本附加要求。 (3)基于ES的内部模型法计量体系。一是须建立内部模型法持续评估机制,巴塞尔协议III首次提出了内部模型法适用性的评估流程,要求银行从交易台和风险因子层面开展持续评估。二是内部模型法资本计量以ES替代VaR。三是提出不可建模风险因子的资本计量要求。四是须同步计算各交易台的标准法资本。使用内部模型法的银行还须每月计算各交易台的标准法资本要求。  </p><p>2、在巴赛尔协议III出台之际,中国银监会适时推出()四大监管工具,形成中国银行业监管新框架,积极适应国际监管新标准。  </p><ul><li>A:资本要求</li><li>B:杠杆率</li><li>C:拨备率</li><li>D:流动性要求</li><li>E:压力测试</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2011年,在巴塞尔协议III出台之际,中国银监会及时推出资本要求、杠杆率、拨备率和流动性要求四大监管工具,初步形成中国银行业监管新框架,以积极适应国际监管新标准。</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