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碳排放管理员《碳排放监测员》每日一练试题02月20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p><p>答 案:对</p><p>2、碳排放多数来自于工业发展主要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属于发展排放。</p><p>答 案:错</p><p>3、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唯一方向。</p><p>答 案:错</p><p>4、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p><p>答 案:对</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2004年发达国家人均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发展中国家的()。</p><ul><li>A:2倍</li><li>B:3倍</li><li>C:4倍</li><li>D:5倍</li></ul><p>答 案:C</p><p>2、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索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纽成。</p><ul><li>A:节电与电能</li><li>B:光与光能</li><li>C:节能与能源</li><li>D:核与核能</li></ul><p>答 案:B</p><p>3、北京大学的研究报告估算出从1981年一2000年20年中国每年的碳汇量为1.9亿—2.6亿吨,占中国碳排放量的()。</p><ul><li>A:25—35%</li><li>B:27—35%</li><li>C:28—38%</li><li>D:28—37%</li></ul><p>答 案:D</p><p>4、能提高身体排污能力的食品是()。</p><ul><li>A:高蛋白、髙热量、高脂肪的食品</li><li>B:粗粮、豆类、海藻</li><li>C:各种饮料</li></ul><p>答 案:B</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京都议定书》虽然在1997年就已经面世,但由于()等国迟迟不愿批准而未能尽早生效。</p><ul><li>A:英国</li><li>B:美国</li><li>C:日本</li><li>D:澳大利亚</li><li>E:俄罗斯</li></ul><p>答 案:BDE</p><p>2、本课程提出的加快低碳城市建设的建议是</p><ul><li>A:尽快制定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出台建设低碳城市的指导意见</li><li>B: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凝聚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力量</li><li>C:建立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li><li>D:提高认识,避免低碳城市建设的盲目性</li></ul><p>答 案:ABCD</p><p>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p><ul><li>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992年出台并生效。</li><li>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国际气候合作明确了行动方向。</li><li>C:《京都议定书》明确了国际气候谈判所要管制的六种温室气体,规定了发达国家在第一承诺期。</li><li>D:《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签署并生效。</li><li>E:哥本哈根会议达成了一个有法律约束性的《哥本哈根协议》。</li></ul><p>答 案:ADE</p><p>4、关于核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p><ul><li>A:核电产生的能量来自于原子结构的变化,具有清洁、高效的特征。</li><li>B:20世纪50—60年代是核电的快速发展阶段阶段</li><li>C:日本核泄漏事故引发的核安全反思。</li><li>D: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的缓慢发展阶段</li></ul><p>答 案:ABCD</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哪些?</p><p>答 案:一、农业生产方式不尽合理;<br />二、农业生产废气大量排放科学研究表明,农业生产与经营是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来源,其中农业生产的废气又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br />三、过量使用农用化学物质;<br />四、农业废弃物处理方式不合理,低碳价值观念有待提高。</p><p>2、国内外与碳排放有关的标准有哪些?</p><p>答 案:碳足迹标准制定的目的在于使碳足迹所建立的排放资讯具有可比性。国际上所有有关碳足迹的标准的发展均基于生命周期的精神与方法。目前国际主要关注的碳足迹标准是2008年英国发布的PAS242050:2008《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2010年,英国又编制了PAS2060:2010《碳中和证明规范》。此外,日本于2009年公布其碳足迹标准——TSQ0010:2009《产品碳足迹标准》。世界企业永续发展协会与世界资源研究院于2010年底正式推出《产品和供应链的标准》。</p><p>3、着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必须以()、()、()、应对气候变化等为抓手。</p><p>答 案: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环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