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辅警协警《法律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2月19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其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可以履行职责。</p><p>答 案:错</p><p>2、行政许可申请书需要采用格式文本的,由申请人向行政机关购买格式文本。()</p><p>答 案:错</p><p>解 析:《行政许可法》第29条第1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申请书需要采用格式文本的,行政机关应当向申请人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申请书格式文本中不得包含与申请行政许可事项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第58条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不得收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行政机关的预算,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按照批准的预算予以核拨。”因此,行政许可的格式文本应当由行政机关免费提供,故本题说法错误。</p><p>3、检査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p><p>答 案:对</p><p>4、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人或共监护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p><p>答 案:对</p><p>5、王某从新加坡回国携带应申报物品未向广州黄埔海关申报,海关认定王某的行为构成走私,对其作出没收物品,并罚款1000元人民币的处罚。黄埔海关的上述处罚违反了一事不再罚原则。()</p><p>答 案:错</p><p>解 析:《行政处罚法》第24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此为一事不再罚原则。第一,“一事”指的是同一个违法行为,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违法行为就不存在不再罚的问题。第二,行政处罚中的并处问题。并处是指行政机关对某一项行政违法行为科以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种类的行政处罚。一事不再罚要求的一次行政处罚不等于一种行政处罚。一次处罚决定中完全可以包括几个各不相同的行政处罚种类,这就是行政处罚的并处问题。本题只有一个违法行为,即王某的走私行为,行政机关作出的没收物品和罚款属于行政处罚中的并罚,不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因此本题说法错误。</p><p>6、招摇撞骗属于侵犯财产权利行为。( )</p><p>答 案:错</p><p>解 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1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从法条体系来看,招摇撞骗罪属于第四节妨害社会管理行为,因此本题错误。</p><p>7、候问室有被盘问人时,应当由民警或联防队员值班、看管或者巡査。</p><p>答 案:错</p><p>8、刑事传唤属于刑事强制措施。</p><p>答 案:错</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小李蓄意盗窃,趁邻居小海全家外出旅游时潜入其居所,但在翻查过程中发现小海家无值钱物品,于是离开,小李的行为属于( >。</p><ul><li>A:犯罪预备</li><li>B:犯罪既遂</li><li>C:犯罪未遂</li><li>D:犯罪中止</li></ul><p>答 案:C</p><p>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本案中,小李潜入邻居家符合“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家中无值钱物品而离开符合“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因而构成犯罪未遂。</p><p>2、人民警察询问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p><ul><li>A:应当到其所在单位或者住处进行</li><li>B:应当通知其到公安机关提供证言</li><li>C:可以在案件调查人员选定的地点进行或者其所在单位、住处进行</li><li>D:可以在其所在单位、住处进行;必要时,也可以通知其到公安机关提供证言</li></ul><p>答 案:D</p><p>3、某日深夜,甲携带凶器抢劫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后扭头便走。甲的行为性质是()</p><ul><li>A: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li><li>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li><li>C: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li><li>D: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li></ul><p>答 案:A</p><p>解 析:《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根据题干描述,甲已经进入犯罪实行阶段,发现是熟人后放弃,属于自动放弃犯罪而不是由于他意志以外的原因放弃,属于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故选A项。</p><p>4、对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在处罚前已经采取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应当折抵。限制人身自由1日,折抵行政拘留()。</p><ul><li>A:半日</li><li>B:1日</li><li>C:3日</li><li>D:2日</li></ul><p>答 案:B</p><p>5、根据《刑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p><ul><li>A: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li><li>B:犯罪人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li><li>C: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li><li>D:行为人的朋友掌握犯罪线索后,告之行为人,由行为人揭发的,不属于立功</li></ul><p>答 案:A</p><p>解 析:<img src="https://edu-tiku.cdn.bcebos.com/originalpic/8ad83bb38d7699bdadbcb55207305304?authorization=bce-auth-v1%2Fceae51ce68104d68be6f9ad6f91bceee%2F2021-11-12T07%3A09%3A47Z%2F630720000%2F%2Fb2f0ed86b064f1f6bb8f92805be2edf7a3efa7e217b798491a086492f89e541c" /></p><p>6、甲误认为遭到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对乙实行防卫行为致乙死亡,事后证实乙的行为不具有不法侵害性质,甲的行为( )。</p><ul><li>A: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li><li>B: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li><li>C:可能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li><li>D:可能属于防卫过当</li></ul><p>答 案:B</p><p>7、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p><ul><li>A:夫妻之间相互扶助的权利义务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物</li><li>B:李大爷的离世对其所形成的继承法律关系而言是法律事件</li><li>C:峰哥与怡妹谈恋爱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然人</li><li>D:国家不可以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li></ul><p>答 案:B</p><p>解 析:A选项中夫妻之间的相互扶助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客体是相互扶助的行为,故A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中李大爷的去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是法律事件,其说法正确;C选项恋爱关系是法外空间,不形成法律关系,故说法错误;D选项国家可以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其说法错误。</p><p>8、 由于相对人陈某拒不履行某行政机关的决定,该行政机关拟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则该项执行的费用应当由( )承担。</p><ul><li>A:该行政机关</li><li>B:该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政府</li><li>C:人民法院</li><li>D:陈某</li></ul><p>答 案:D</p><p>解 析:《行政强制法》第60条第1款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不缴纳申请费。强制执行的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据此,陈某拒不履行行政机关的决定,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的,执行费用由被执行人陈某承担。D项当选。</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被行政拘留人在被行政拘留前因同一行为被依法()的,应当折抵行政拘留时间。</p><ul><li>A:刑事拘留</li><li>B:逮捕</li><li>C:取保候审</li><li>D:监视居住</li></ul><p>答 案:AB</p><p>2、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有()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p><ul><li>A:犯罪后在逃的</li><li>B:在场目击群众指认他犯罪的</li><li>C:经査证后,发现嫌疑人自报的是假姓名和住址的</li><li>D:有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li></ul><p>答 案:ABD</p><p>3、关于公安机关拘留人,下列哪些选项符合规定?()</p><ul><li>A:应当在拘留24小时后进行讯问</li><li>B: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视情治安处罚</li><li>C:对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的,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li><li>D:必须在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的人家属或者所在单位</li></ul><p>答 案:BC</p><p>4、刑事诉讼职能具有以下特点()。</p><ul><li>A:法律规范性</li><li>B:抽象概括性</li><li>C:不可替代性</li><li>D:交互共存性</li></ul><p>答 案:ABCD</p><p>5、 再审程序应当提起和开始的根据有( )。</p><ul><li>A:当事人的申诉</li><li>B:人民检察院的抗诉</li><li>C:人民法院的再审决定</li><li>D:同级人大代表提出议案</li><li>E:律师的法律意见</li></ul><p>答 案:BC</p><p>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254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对于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由此可见,再审程序的启动有两种情况:(1)法院系统内发现错误判决和裁定,由法院作出再审决定;(2)检察院发现法院作出错误判决和裁定,由检察院向法院提出抗诉,法院再启动再审。故B项、C项正确。《刑事诉讼法》第252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由此可见,当事人的申诉并不意味着立即引起再审程序,上述司法机关在接受了当事人及其近亲属的申诉之后,要对其提供的材料包括证据进行审查,因此A项错误。D项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应该经过法定程序才有可能启动再审程序,仅仅是提出议案是不能启动再审程序的,排除。E项律师的法律意见没有法律效力,不会引起再审程序,排除。</p><p>6、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主要是()。 </p><ul><li>A:政治领导</li><li>B:思想领导</li><li>C:行为领导</li><li>D:组织领导</li></ul><p>答 案:ABD</p><p>解 析: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最根本的保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p><p>7、合伙人退伙时分割的合伙财产内容包括()。</p><ul><li>A:合伙时投入的财产</li><li>B:合伙期间积累的财产</li><li>C:合伙期间的债权</li><li>D:合伙期间的债务</li></ul><p>答 案:ABCD</p><p>8、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作出()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p><ul><li>A:行政拘留</li><li>B:较大数额罚款</li><li>C:取缔</li><li>D:责令停产停业</li><li>E: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li></ul><p>答 案:BDE</p><p>解 析:《行政处罚法》第42条第1款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听证依照以下程序组织……”</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人民警察对违反公安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个人或者组织,依法可以实施()。</p><p>答 案:行政处罚</p><p>2、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p><p>答 案: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通报批评:(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行政拘留;(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p><p>解 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修正版)第九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通报批评:(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行政拘留;(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p><p>3、概括起来讲,()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不明文规定不受罚。</p><p>答 案:罪刑法定原则</p><p>4、执法为民是()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p><p>答 案:一切权利属于人民</p><p>5、政法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要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和普遍的人权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p><p>答 案:以人为本</p><p>6、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p><p>答 案: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通报批评:(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行政拘留;(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p><p>解 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修正版)第九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通报批评:(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行政拘留;(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