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辅警协警《法律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2月05日

聚题库
02/05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为侦查犯罪活动的需要,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可以依法决定拘留、搜査、逮捕或者其他强制措施。</p><p>答 案:错</p><p>2、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只有本人陈述,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的,可以作岀治安管理处罚决定。</p><p>答 案:错</p><p>3、在联合执法中,公安机关对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违法行为,以自己的名义依法进行处罚,其他参与联合执法的行政机关加盖公章。()</p><p>答 案:错</p><p>解 析:联合执法为多个部门联合起来,各自依据自身的法律规范,对违法行为人进行处罚,其可以作出多个处罚决定。公安机关以自己的名义依法进行处罚,其他行政机关不在该处罚决定书上加盖公章。</p><p>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的,经过15年不再追诉。</p><p>答 案:错</p><p>解 析:《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故本题说法错误。</p><p>5、拘传只适用于没有被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p><p>答 案:错</p><p>解 析:拘传适用于不需要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均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拘传。</p><p>6、殴打他人,情节较轻的,可予以警告。</p><p>答 案:错</p><p>7、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p><p>答 案:对</p><p>解 析:《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14条规定:“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到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人员,由该人员警察所属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故本题说法正确。</p><p>8、行政复议活动所需经费,应列入本机关的行政经费,由中央财政予以保障。()</p><p>答 案:错</p><p>解 析:《行政复议法》第39条规定:“……行政复议活动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机关的行政经费,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据此,本题说法错误。</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公安机关依法对政协委员执行拘留、逮捕前,应当向该委员所属的政协组织通报情况;(),可在执行的同时或者执行以后及时通报。</p><ul><li>A:案情重大的</li><li>B:情况紧急的</li><li>C:涉及国家秘密的</li><li>D:涉及个人隐私的</li></ul><p>答 案:B</p><p>2、 人民警察在判明行为人( )的紧急情形下,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p><ul><li>A:不服从指挥</li><li>B:不服从治安管理</li><li>C:拒绝所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li><li>D:正在实施暴力犯罪行为</li></ul><p>答 案:D</p><p>解 析:《人民警察法》第10条规定:“遇有拒捕、暴乱、越狱、抢夺枪支或者其他暴力行为的紧急情况,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使用武器。”故当行为人正在实施暴力犯罪行为时,可以按照规定使用武器,同时按照《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9条的规定,遇到暴力犯罪行为的15种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故D项正确。</p><p>3、同一项财产()同时存在两个所有权。</p><ul><li>A:不能</li><li>B:能</li><li>C:有时能,有时不能</li><li>D:由当事人约定是否能</li></ul><p>答 案:A</p><p>4、某企业明知其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仍予以销售,造成消费者损害。关于该企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下列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p><ul><li>A:除按消费者请求赔偿实际损失外,按消费者要求支付所购食品价款十倍的赔偿金</li><li>B: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的,优先支付罚款、罚金</li><li>C:可能被采取的强制措施种类有责令改正、警告、停产停业、没收、罚款、吊销许可证</li><li>D:如果该企业被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li></ul><p>答 案:B</p><p>5、人民警察审讯犯人时,遇有犯罪嫌疑人可能自伤的</p><ul><li>A:可以使用约束性警械</li><li>B:应当使用约束性警械</li><li>C:可以使用制服性警械</li><li>D:应当使用制服性警械</li></ul><p>答 案:A</p><p>6、张某利用他人乞讨被公安机关查获,对其应如何处理:()</p><ul><li>A: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li><li>B: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li><li>C: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li></ul><p>答 案:A</p><p>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会议期间,非经()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p><ul><li>A: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li><li>B: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li><li>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li><li>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3</li></ul><p>答 案:D</p><p>8、下列关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说法错误的是()</p><ul><li>A:引起行政争议的行为,是由具有行政职权的机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或者是由这些机关、组织所委托的组织和个人所实施的</li><li>B:进行诉讼的行政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li><li>C:进行诉讼的行政行为是抽象行政行为</li><li>D:当事人认为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li></ul><p>答 案:C</p><p>解 析:本题考查行政诉讼。行政诉讼针对的是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决定。若行政相对人对抽象行政行为不服的,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甲为杀人故意放毒蛇咬乙,后见乙痛苦不堪,心生悔意,便开车送乙前往医院。途中等红灯时,乙声称其实自己一直想死,突然跳车逃走,3小时后死亡。后查明,只要当时送医院就不会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p><ul><li>A:甲不对乙的死亡负责,成立犯罪中止</li><li>B:甲未能有效防止死亡结果发生,成立犯罪既遂</li><li>C:死亡结果不能归责于甲的行为,甲成立犯罪未遂</li><li>D:甲未能阻止乙跳车逃走,应以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论处</li></ul><p>答 案:BCD</p><p>解 析:A项:说法正确;BCD项:说法错误。本题考查犯罪中止的认定,以犯罪中止与因果关系。行为人尽了真诚的、最大的救助努力,犯罪结果仍然发生,但系其它行为导致,与实行行为没有因果关系的,也认为是犯罪中止。本选项中:(1)在因果关系层面上,按照自然而然的发展流程,如果乙不跳车逃走,就会避免死亡结果,因此,乙跳车的行为中断了因果关系。(2)由此,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甲不成立既遂;甲尽了真诚的、最大的救助努力,构成犯罪中止。</p><p>2、以下应当予以结案的行政案件有()。</p><ul><li>A:作出不予处罚决定的</li><li>B:适用调解程序的案件达成协议的</li><li>C:作出行政姓罚等处理决定,且已执行的</li><li>D:述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转为刑事案件办理的</li></ul><p>答 案:ACD</p><p>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时,应当对()予以追缴。</p><ul><li>A:吸毒用具</li><li>B:盗窃时用于撬门的工具</li><li>C:卖淫的收入</li><li>D:倒卖有价票证的收入</li></ul><p>答 案:CD</p><p>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我国人民警察包括()。</p><ul><li>A: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li><li>B:国家安全机关的人民警察</li><li>C: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li><li>D: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li></ul><p>答 案:ABCD</p><p>5、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有()。</p><ul><li>A:被告知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li><li>B:陈述、申辩</li><li>C:对罚款2000元的治安管理处罚要求听证</li><li>D:对行政拘留要求听证</li><li>E:对吊销许可证的治安管理处罚要求听证</li></ul><p>答 案:ABCE</p><p>解 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4条规定:“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享有的权利。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陈述和申辩。公安机关必须充分听取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意见,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公安机关应当采纳。公安机关不得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陈述、申辩而加处罚。”据此,A项、B项正确。第98条规定:“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以及处二千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要求听证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举行听证。”据此,C项、E项正确。法律并未规定行政拘留措施采取前要进行听证,按常理也知道D项错误。</p><p>6、 下列( )属于人民警察实施的行政强制措施。</p><ul><li>A:强制隔离戒毒</li><li>B:保护性约束措施</li><li>C:责令停业整顿</li><li>D:禁闭</li><li>E:强行带离现场</li></ul><p>答 案:ABE</p><p>解 析:行政强制措施最显著的特点是带有强制性,考生要带着这个问题去辨析解题。《禁毒法》规定了强制隔离戒毒措施,强制隔离戒毒决定由公安机关下达,由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负责执行,故A项正确。《人民警察法》第14条规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故B项正确。责令停产停业,是行政机关要求从事违法生产经营活动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停止生产、停止经营的处罚形式,由行政机关实施,不仅仅属于人民警察,故C项错误。禁闭是在特定情形下对涉嫌违纪的人民警察所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故D项错误。《人民警察法》第8条规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威胁公共安全的人员,可以强行带离现场、依法予以拘留或者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故E项正确。</p><p>7、交通肇事并具有下列哪些情形的,应追究刑事责任?()</p><ul><li>A:致3人死亡,负事故同等责任的</li><li>B:致2人死亡,负事故同等责任的</li><li>C:酒后驾驶致1人重伤,负事故主要责任的</li><li>D:造成财产损失50万元,负事故全部责任的</li></ul><p>答 案:AC</p><p>解 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1款,交通肇事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①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②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③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p><p>8、下列属于政纪处分的是:()。</p><ul><li>A:警告</li><li>B:记过</li><li>C:撤职</li><li>D:开除</li></ul><p>答 案:ABCD</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p><p>答 案:(1)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2)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3)民主集中制原则。 (4)社会主义法制原则。</p><p>2、全国人民代表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届。</p><p>答 案:两</p><p>3、概括起来讲,()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不明文规定不受罚。</p><p>答 案:罪刑法定原则</p><p>4、我国《立法法》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p><p>答 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p><p>5、你是一单位的工作人员,有一个上访者说有事要跟你们领导谈,见不到领导他就不走,而此时领导又在外地开会,临走时嘱咐过没有重大事件不要找他,这时你怎么处理这个事?</p><p>答 案:(1)热情接待上访者。让座,倒水。<br />(2)向上访者耐心解释,领导到外地开会研究抗震救灾问题去了。(或研究农村小学危房改造问题,在道德上博取上访者的认同)大约一个星期后能回来。<br />(3)细致了解上访者的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并留下上访者的电话。领导没回来期间,也要及时和上访者沟通。<br />(4)等领导回来后,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听从领导的指示,给上访者打电话,切实解决群众的问题。</p><p>6、现行《宪法》规定,公民的()不受侵犯。</p><p>答 案:合法的私有财产</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