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辅警协警《法律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2月02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可以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p><p>答 案:错</p><p>解 析:《行政复议法》第24条规定:“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此处的“被申请人”就是行政机关。那么,法律之所以规定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就是因为在上一级人民政府看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如同民事诉讼活动中的原告和被告。既然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事实上被申请人又是拥有公权力的行政机关,为了保证复议的公平公正,法律对此作出限制。</p><p>2、人民警察认为决定和命令有错误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出意见,但不得中止或者改变决定和命令的执行。</p><p>答 案:对</p><p>解 析:《人民警察法》第32条规定:“人民警察必须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人民警察认为决定和命令有错误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出意见,但不得中止或者改变决定和命令的执行;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必须服从决定和命令;执行决定和命令的后果由作出决定和命令的上级负责。”故本题说法正确。</p><p>3、强制传唤时,可以依法使用手铐、警绳等约束性警械。</p><p>答 案:对</p><p>4、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p><p>答 案:对</p><p>5、法治的含义就是依照法律的规定治理国家,而不是按人的意志。 </p><p>答 案:对</p><p>6、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实行现场管制。</p><p>答 案:错</p><p>7、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卬章的行为侵犯的客体只是国家机关的信誉。</p><p>答 案:错</p><p>8、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犯罪。</p><p>答 案:错</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行政机关公务员在()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p><ul><li>A:休假</li><li>B:受处分</li><li>C:长期治病</li><li>D:停职</li></ul><p>答 案:B</p><p>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p><ul><li>A: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li><li>B:六十周岁以上的</li><li>C: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li><li>D:怀孕的</li></ul><p>答 案:D</p><p>3、 关于行政许可的设定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ul><li>A: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li><li>B: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li><li>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li><li>D:地方政府规章设定的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1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li></ul><p>答 案:D</p><p>解 析:《行政许可法》第14条规定:“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实施后,除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外,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许可的设定权分经常性行政许可和非经常性行政许可,经常性行政许可的设定主体:(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法律设定;(2)国务院以行政法规设定;(3)省级级、市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地方性法规设定。A项正确。非经常性行政许可设定主体:(1)国务院必要时以决定的方式设定;(2)省级政府以规章设定。B项、C项正确。第15条第1款规定:“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因此,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1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而非提请“国务院”,故D项错误。</p><p>4、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受()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处分。</p><ul><li>A:社会</li><li>B:公安机关</li><li>C:法律</li><li>D:群众</li></ul><p>答 案:C</p><p>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p><ul><li>A:外国公民</li><li>B: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li><li>C:外国公务人员</li><li>D:华侨</li></ul><p>答 案:B</p><p>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格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p><p>6、下列有关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说法,错误的有()。</p><ul><li>A:人民警察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之前,必须要先予以警告</li><li>B:人民警察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li><li>C:当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li><li>D:对于正在进行持刀抢劫的孕妇可以使用武器</li></ul><p>答 案:D</p><p>解 析:《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7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由此可知,A项与B项正确。第11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二)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故C项正确。第10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一)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因此,对于正在进行持刀抢劫的孕妇不得使用武器,D项错误。</p><p>7、涂改船舶发动机号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一千元以下罚款。</p><ul><li>A:单处</li><li>B:并处</li><li>C:可以单处</li><li>D:可以并处</li></ul><p>答 案:D</p><p>8、 《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由( )负责。</p><ul><li>A:公安机关</li><li>B:人民警察</li><li>C:人民检察院</li><li>D:人民法院</li></ul><p>答 案:D</p><p>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以下属于违反该条令应承担的责任的是()。</p><ul><li>A: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li><li>B:情节轻微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当场纠正</li><li>C: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人民警察法》给予辞退、行政处分或者降低警衔、取消警衔等处理</li><li>D: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等有关规定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措施</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第66条规定,违反本条令,情节轻微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当场纠正;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等有关规定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措施,给予辞退、行政处分或者降低警衔、取消警衔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p><p>2、正当防卫的必备条件之一,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行防卫。此处“正在进行”是()的行为。</p><ul><li>A:客观上确实存在</li><li>B:并非主观想象或者推测</li><li>C:即将来临</li><li>D:正在进行的</li><li>E:刚刚发生过后的</li></ul><p>答 案:ABD</p><p>解 析:本题较简单,可以根据题干信息选出正确答案。“正在进行的”可以得出该不法侵害是正在进行的,且客观上确实存在而非主观想象或推测的。</p><p>3、下列哪些物品可以收缴?()</p><ul><li>A:淫秽物品</li><li>B:为賭博而租用的麻将牌</li><li>C:已经支付给卖淫女的嫖资</li><li>D:为诈骗而借用的他人变造的印章</li></ul><p>答 案:AD</p><p>4、治安调解的原则有()。</p><ul><li>A:公开</li><li>B:合法</li><li>C:自愿</li><li>D:一次调解</li></ul><p>答 案:ABCD</p><p>5、贪污罪的客观方面的手段有()。</p><ul><li>A:侵吞</li><li>B:窃取</li><li>C:抢劫</li><li>D:骗取</li></ul><p>答 案:ABD</p><p>6、执法司法()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p><ul><li>A:不规范</li><li>B:不严格</li><li>C:不透明</li><li>D:不文明</li></ul><p>答 案:ABCD</p><p>7、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构成挪用公款罪。</p><ul><li>A:进行非法活动的</li><li>B:数额较大的</li><li>C: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li><li>D: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li></ul><p>答 案:ACD</p><p>8、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ul><li>A: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li><li>B:公民有罢工的权利</li><li>C: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li><li>D: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li></ul><p>答 案:ACD</p><p>解 析:《宪法》(2018年修正)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按照宪法基本理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的人民是主人,自然也是企业的主人,主人是不会罢工的,因此宪法和法律都没有賦予公民有罢工的权利。</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国家为了()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p><p>答 案:公共利益</p><p>2、怎样理解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p><p>答 案: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p><p>3、“提高时间效率,减少工作拖延;提高物质效率,降低经济消耗;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减少不合理制度的负面作用”是()原则的具体内容。</p><p>答 案:及时高效</p><p>4、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情形有哪些?</p><p>答 案:一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二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br />三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一般应当开除党籍。对于个别可以不开除党籍的,应当对照处分党员批准权限的规定,报请再上一级党组织批准。</p><p>5、处长要出国学习,安排你负责处里的工作,有两位老同志,老是找理由,不来上班,这时你怎么办?</p><p>答 案:(1)处长要出国学习,安排我负责处里的工作,是处长对我的信任,也是对自己的考验,我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br />(2)遇到这种情况,要冷静处理,不可带有情绪,首先查找原因,看两位老同事是否是确实家里有困难,如果有困看,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尽快回到工作岗位。同时,我也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是否是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发生了偏差,我会在恰当的时间,在轻松的地点,和两位老同事真诚沟通,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学习,取得他们的理解与谅解。<br />(3)在全处同志面前,要以诚实和小学生的姿态出现,并带头多干事、干实事。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总结经验教训,并在不耽误处长事情的情况下,适时向处长汇报工作情况。</p><p>6、政法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要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和普遍的人权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p><p>答 案:以人为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