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辅警协警《公安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1月22日

聚题库
01/22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在公安赔偿中,对于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对其抚养的不满16周岁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p><p>答 案:错</p><p>解 析:《国家赔偿法》第34条规定:“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金按照下列规定计算……(二)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康复费等因残疾而增加的必要支出和继续治疗所必需的费用,以及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按照国家规定的伤残等级确定,最高不超过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因此,题干“不满16周岁的人”表述有误,应为“无劳动能力的人”。</p><p>2、行政诉讼监督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和公正进行审查。()</p><p>答 案:错</p><p>解 析:行政诉讼监督是人民法院通过审理行政案件,对行政机关(包括公安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以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p><p>3、接收“110”报警属于公安领导工作的一种。</p><p>答 案:错</p><p>解 析:接收“110”报警属于公安指挥工作的一种。</p><p>4、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是维护稳定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是团结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密切警民关系的需要;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p><p>答 案:对</p><p>解 析: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必要性包括4个方面。</p><p>5、公安工作是由公安机关以国家名义按国家法律赋予的职权进行社会行政管理,执行国家意志,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活动。</p><p>答 案:错</p><p>解 析:本题属于偷换概念。公安工作是人民警察根据国家法律赋予的职权,以国家名义进行社会管理,贯彻国家意志,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活动。</p><p>6、治安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预防、打击违法犯罪,查处治安案件,组织群众治安力量,维护社会治安秩序。</p><p>答 案:错</p><p>解 析:本题不难,从“打击违法犯罪”可知属于刑事司法工作的内容。治安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预防违法犯罪,查处治安案件,组织群众治安力量,维护社会治安秩序。</p><p>7、刑事强制权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由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的强制权力。()</p><p>答 案:对</p><p>解 析:<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308/1864df319137aa9.png" /></p><p>8、人民警察实行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并享受国家规定的警衔津贴和其他津贴、补贴以及保险福利待遇。()</p><p>答 案:对</p><p>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2013年)第四十条规定,“人民警察实行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并享受国家规定的警衔津贴和其他津贴、补贴以及保险福利待遇"。故本题判断正确。</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人民警察甲涉嫌敲诈勒索、索贿受贿。下列对甲的行为处理正确的是:</p><ul><li>A:应当给予行政处分</li><li>B:可以降低警衔、取消警衔</li><li>C: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li><li>D:以上选项都正确</li></ul><p>答 案:D</p><p>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2013年)第二十二条规定,“人民警察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参加罢工;(二)泄露国家秘密、警务工作秘密;(三)弄虚作假,隐瞒案情,包庇、纵容违法犯罪活动;(四)刑讯逼供或者体罚、虐待人犯;(五)非法剥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体、物品、住所或者场所;(六)敲诈勒索或者索取、收受贿赂……”该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人民警察有本法第二十二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对受行政处分的人民警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降低警衔、取消警衔。对违反纪律的人民警察,必要时可以对其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的措施”。故本题选D。</p><p>2、下列情形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p><ul><li>A:对行政机关的征用决定不服的</li><li>B:对行政机关的调解不服的</li><li>C:对行政机关行政许可决定不服的</li><li>D:对行政机关不予信息公开的决定不服的</li></ul><p>答 案:B</p><p>解 析:A、C、D三项不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年)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行政征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申请信息公开等均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B项当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2018年)第一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下列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一)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二)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三)行政指导行为;(四)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根据本条第(二)项的规定,“对行政机关的调解不服的”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故本题选B。</p><p>3、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的结合,是在双方目标一致基础上的结合,主导方面是()。</p><ul><li>A:各级党委</li><li>B:各级政府</li><li>C:人民群众</li><li>D:公安机关</li></ul><p>答 案:D</p><p>解 析:“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的结合,是在双方目标一致基础上的结合,主导方面当然是公安机关”。有的考生可能会误选AD项,这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内涵,它是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所以围绕的主体必然就是公安机关。</p><p>4、“二十公”提出的规范职务序列是指从警察职业的性质、特点和工作任务出发,将公安队伍的组成人员分为()进行管理,并根据不同特点分别设置职务序列,以体现公安机关不同于一般公务员的特点,充分调动公安民警工作的积极性。</p><ul><li>A:警官、警员、专业技术人员、辅助人员</li><li>B:警官、警员</li><li>C:高级警官、中级警官、初级警官、辅助警官</li><li>D:警官、警察</li></ul><p>答 案:A</p><p>解 析:指从警察职业的性质、特点和工作任务出发,根据《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分为警官职务、警员职务、警务技术职务。根据警官、警员的不同特点,分别设置警官职务序列、警员职务序列、警务技术职务序列,以体现公安机关不同于一般公务员的特点,充分调动公安民警工作的积极性。</p><p>5、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因履行职责的紧急需要,经(),可以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遇交通阻碍时,优先通过。</p><ul><li>A:说明有关情况</li><li>B:上级批准</li><li>C:出示相应证件</li><li>D:有关单位或人员同意</li></ul><p>答 案:C</p><p>解 析:《人民警察法》第13条第1款规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因履行职责的紧急需要,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遇交通阻碍时,优先通行。”</p><p>6、我国《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劳动和休息时间进行了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ul><li>A: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li><li>B:劳动者连续工作三年以上的,享受带新年休假</li><li>C:国家实行劳动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八小时的工时制度</li><li>D: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工资报酬</li></ul><p>答 案:A</p><p>7、人民检察院立案监督的内容是公安机关作出的()。</p><ul><li>A:不受理案件决定</li><li>B:立案决定</li><li>C:不立案决定</li><li>D:立案或不立案的决定</li></ul><p>答 案:C</p><p>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113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p><p>8、民警小张开展走访调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p><ul><li>A:实现打防并举、以防为主的工作原则</li><li>B:密切与群众联系,预防、制止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li><li>C:贯彻群众路线,维护社会大局稳定</li><li>D:争取群众支持,树立自身威信</li></ul><p>答 案:B</p><p>解 析:“民警小张到辖区某居民区开展调查工作”,其实就是走群众路线,通过群众了解社情民情和案件情况,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A项题干反映不出来;C项“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相比B项不够具体;D项“树立自身威信”这种说法错误。</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实施法律监督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p><ul><li>A:立案监督</li><li>B:执行监督</li><li>C:审查起诉</li><li>D:审查批捕</li><li>E:侦查监督</li></ul><p>答 案:ABCDE</p><p>解 析:检察监督制度有立案监督、审查批捕、审查起诉、侦查监督和执行监督共五种。</p><p>2、法制部门在执法监督中,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不合法、不适当的执法活动,应分别作出如下处理()。</p><ul><li>A:对拒不执行上级公安机关决定和命令的有关人员,可以停止执行职务</li><li>B:对拒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责令其在规定的时限内履行法定职责</li><li>C:对错误的处理或者决定予以撤销或者变更</li><li>D: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造成他人损害,应给予国家赔偿</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ABCD项均为法制执法监督的内容。</p><p>3、在山区铁路沿线工作的民警小李接所长通知,由于近日连降暴雨,容易引发次生灾害,要注意现场情况,妥善采取措施,保证过往列车安全。小李接到通知后应重点做好哪项工作?()</p><ul><li>A:启动实时监控的联动机制</li><li>B:强化辖区治安防范措施</li><li>C:组织村民做好防洪排涝</li><li>D:要求铁路职工提高安全意识</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本题的主体是“铁路公安机关”,不难推断小李也属于铁路民警,其接到自然灾害险情,要启动实时监控的联动机制、强化辖区治安防范措施、组织村民做好防洪排涝、要求铁路职工提高安全意识,4个选项均正确。</p><p>4、驻站民警小李要到车站附近的村庄与有耕牛的农户逐一签订安全合约。下列做法不利于完成此项任务的有()。</p><ul><li>A:组织人员及时驱赶耕牛</li><li>B:请求村干部配合协助</li><li>C:从严处理不服管理的农户</li><li>D:强制农户签订安全合约</li></ul><p>答 案:CD</p><p>解 析:驻站民警要和有耕牛的农户逐一签订安全合约,那么双方肯定要自愿协商,农户不愿意配合的要想办法做工作,确保服从并服务于火车运输大局。所以,C项的“从严处理”和D项的“强制签订”不仅不符合签订合约的精神,而且还会激化矛盾,不利于完成任务。A项中的耕牛有时会穿越到铁路轨道造成交通事故,组织人员及时驱赶,不仅是护卫铁路运输安全,也是保护农户财产安全。B项请求村干部配合协助可以提高工作效率。</p><p>5、公安政策具有()。</p><ul><li>A:强制作用</li><li>B:调整作用</li><li>C:指导作用</li><li>D:规范作用</li></ul><p>答 案:BCD</p><p>解 析:公安政策具有指导作用、规范作用和调整作用。</p><p>6、人民警察的业务素质包括()。</p><ul><li>A:岗位专业能力</li><li>B:分析综合能力</li><li>C:群众工作能力</li><li>D:表达能力</li><li>E:应变决断能力</li></ul><p>答 案:ABCDE</p><p>解 析:人民警察的业务素质包括:(1)岗位专业能力;(2)分析综合能力;(3)应变决断能力;(4)群众工作能力;(5)表达能力。</p><p>7、未经审査和批准,不得从其它信息网上()到公安网。</p><ul><li>A:下载</li><li>B:转发</li><li>C:粘贴</li><li>D:篡改</li></ul><p>答 案:ABC</p><p>8、公安专业工作的易受腐蚀性体现在()。</p><ul><li>A:人民警察作为执法者,手中掌握着执法的权力,如果这些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约,行使职权的活动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就会滋生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包庇放纵等消极腐败现象</li><li>B:有些人依仗权势,非法干预阻挠人民警察依法执行公务,有的还对人民警察进行打击报复,威胁人民警察的生命安全</li><li>C:一些违法犯罪人员常常用金钱、物质、美女等各种手段腐蚀拉拢公安干警,在公安队伍中寻找他们的代理人或“保护伞”</li><li>D:人民警察在工作中经常接触社会的阴暗面和丑恶现象</li></ul><p>答 案:ACD</p><p>解 析:B项“干预……报复……威胁”,这些字眼可以看出属于公安工作危险性的内容。</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内务条令》要求人民警察应有的信念是什么?</p><p>答 案:(1)忠于祖国;(2)忠于共产党;(3)忠于组织;(4)忠于人民;(5)忠于法律。</p><p>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对受奖励的人民警察,按照国家规定,可以提前晋升警衔,并给予一定的什么奖励?</p><p>答 案:物质奖励。</p><p>3、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什么责任?</p><p>答 案:刑事责任。</p><p>4、根据《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规定》,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当场盘问、检查后,不能排除其违法犯罪嫌疑,且具有哪些情形的,人民警察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继续盘问?</p><p>答 案:一、被害人控告或者证人指认其有犯罪行为的。二、有正在实施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行为嫌疑的。三、有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嫌疑且身份不明的。四、携带的物品可能是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的赃物的。</p><p>5、根据有关规定,人民警察有哪些情形,应当予以辞退?</p><p>答 案:一、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二、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三、不遵守人民警察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公安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p><p>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应当履行的义务有哪些?</p><p>答 案:一、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处于其它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二、对公民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应当给予帮助。三、对公民的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