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辅警协警《公安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12月21日

聚题库
12/21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公共秩序管理工作主要指对人群聚集或进行公众活动的公共场所治安秩序的维护管理工作。</p><p>答 案:对</p><p>2、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出发点是惩办多数,改造少数,讲究策略,区别对待。</p><p>答 案:错</p><p>解 析: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出发点是:惩办少数,改造多数,讲究策略,区别对待。</p><p>3、所谓国家安全,即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不受侵犯,我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p><p>答 案:对</p><p>4、根据紧急处理暴力犯罪或重大治安灾害事故、追捕逃犯、抢险救灾的需要,公安机关依法可以征用急需的人员、物资和场所。(  ) </p><p>答 案:对</p><p>解 析:公安机关有紧急征用权,根据紧急处理暴力犯罪或重大治安灾害事故、追捕逃犯、抢险救灾的需要,公安机关依法可以征用急需的人员、物资和场所。故本题说法正确。</p><p>5、监视居住的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p><p>答 案:错</p><p>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77条第1款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p><p>6、社会监督是来自公安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活动的监督。()</p><p>答 案:错</p><p>解 析:社会监督,是指来自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团体和公民,依法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的制度,如政协提案监督、群众投诉监督等。</p><p>7、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针,是指导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各项活动的基本方针。()</p><p>答 案:错</p><p>解 析: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针,是指导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各项活动的基本方针。</p><p>8、所谓“治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建设”,这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程的一项积极措施。因此,应是边建边治,建中有治。()</p><p>答 案:错</p><p>解 析:所谓“治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建设”,这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程的一项积极措施。因此,应是边治边建,治中有建。“边治边建”和“边建边治”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审题不严会容易误判。“边治边建”侧重的是“治”,而“边建边治”侧重的是“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当是突出“治”。</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被辞退的公安民警享有法定待遇,即可享受()。</p><ul><li>A:社会救济</li><li>B:失业保险</li><li>C:最低生活保障</li><li>D:住房公积金</li></ul><p>答 案:B</p><p>解 析:被辞退的公安民警享有法定待遇,即可享受失业保险。</p><p>2、下列不属于公安机关的侦查权的是()。</p><ul><li>A:讯问犯罪嫌疑人(包括传唤犯罪嫌疑人)</li><li>B:为收集犯罪证据和查获犯罪人进行搜查</li><li>C: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li><li>D:通缉应当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li></ul><p>答 案:C</p><p>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8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可以讯问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因此,公安机关侦查权中不包括“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这个权力。</p><p>3、拘传的适用对象为()。</p><ul><li>A:所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li><li>B: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li><li>C:已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li><li>D:已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li></ul><p>答 案:B</p><p>解 析: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强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从概念“到案”可知,拘传的适用对象为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p><p>4、公安机关督察机构设督察长,由()担任。</p><ul><li>A:上级公安机关领导成员正职</li><li>B:上级公安机关领导成员副职</li><li>C:同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li><li>D:同级公安机关领导成员副职</li></ul><p>答 案:C</p><p>解 析:《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第3条规定:“公安部设督察长,由公安部一名副职领导成员担任。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设督察长,由公安机关行政首长兼任。”</p><p>5、()是公安机关的根本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p><ul><li>A:公安业务建设</li><li>B:公安文化建设</li><li>C:公安队伍建设</li><li>D:公安装备建设</li></ul><p>答 案:C</p><p>解 析:公安队伍建设是公安机关的根本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p><p>6、应对广大社会成员进行治安形势和违法犯罪发展趋势的教育,提高其()。</p><ul><li>A:公民基本道德意识</li><li>B:社会公德意识和法治意识</li><li>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素质</li><li>D:治安防范意识</li></ul><p>答 案:D</p><p>解 析:对广大社会成员进行针对性教育,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治安防范意识。</p><p>7、人民警察的(),是指人民警察所具备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文化水平、心理特征、身体状况诸方面条件的总和。</p><ul><li>A:业务素质</li><li>B:素质</li><li>C:文化素质</li><li>D:政治素质</li></ul><p>答 案:B</p><p>解 析:人民警察的素质,是指人民警察所具备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文化水平、心理特征、身体状况等方面条件的总和。</p><p>8、公民甲为了报复乙,捏造事实,向检察院举报乙利用领导职务便利挪用公款中饱私囊意图使乙受到刑事追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p><ul><li>A:应对甲从重处罚</li><li>B:应对甲加重处罚</li><li>C:甲系检举失实,不是诬告陷害</li><li>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li></ul><p>答 案:D</p><p>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1年)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本题中甲为了报复乙而捏造事实蓄意陷害,不属于检举失实,因此构成诬告陷害罪。但是公民甲不是国家工作人员,因此人民法院不应对其从重处罚,更不能加重处罚。故本题选D。</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录用人民警察的程序有()。</p><ul><li>A:发布报考公告</li><li>B:进行资格审查</li><li>C:考试</li><li>D:考核</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人民警察的录用办法一般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通常按照发布报考公告、进行资格审查、考试、考核、审批等程序。</p><p>2、 公安机关保护公民人身自由就是要保护公民的( )。</p><ul><li>A:人身自由</li><li>B:人格尊严</li><li>C:住宅</li><li>D:通信自由</li><li>E:通信秘密</li></ul><p>答 案:ABCDE</p><p>解 析: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就是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p><p>3、 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p><ul><li>A:积极防范和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li><li>B:协调有关方面,惩治违法犯罪分子,教育改造那些违法犯罪者,使他们认罪服法,弃旧图新,重新做人</li><li>C:坚决惩治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违法犯罪分子</li><li>D:依法进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行政管理,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li></ul><p>答 案:ACD</p><p>解 析:“协调有关方面,惩治违法犯罪分子,教育改造那些违法犯罪者,使他们认罪服法,弃旧图新,重新做人。”是公安机关基本任务之一的“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工作内容。</p><p>4、2015年6月某日,该所管辖路线发生了一起火车撞死附近村民的事故,死者的十几名亲属闻讯赶到现场,情绪激动,扬言处理不好就拦车断道。接警后赶到现场的路线警务区民警,应着力做好()。</p><ul><li>A:明确事故责任,提出处理建议</li><li>B:安抚家属情绪,及时报告上级</li><li>C:进行法制宣传,配合铁路部门处理</li><li>D:责成铁路部门及时给予赔偿</li></ul><p>答 案:BC</p><p>解 析:本题的实质是考查处置群体性事件问题,对于到现场的接警民警来说,首要的责任就是控制好局面,安抚好现场人员情绪,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B项、C项符合处置的规范。A项、D项明确事故、赔偿都是事故善后处理问题,不是现场所能解决的。</p><p>5、公安机关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就是要保护()。</p><ul><li>A:公民的名誉权</li><li>B:公民的生命权</li><li>C:公民的健康权</li><li>D:公民的隐私权</li></ul><p>答 案:BC</p><p>解 析: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就是保护公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不受侵犯。</p><p>6、下列情形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有()。</p><ul><li>A:公共场所私设电网致人死亡</li><li>B:在公共场所向人群开枪</li><li>C:在人群密集处故意驾车撞人致使多人伤亡</li><li>D:制造输入坏血、病毒血致使多名患者染上恶性传染病</li></ul><p>答 案:ABCD</p><p>7、关于行政复议申请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ul><li>A:申请人可以书面申请行政复议</li><li>B:申请人可以口头申请行政复议</li><li>C:申请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li><li>D:申请人可以是法人</li><li>E:申请人可以是国家机关</li></ul><p>答 案:ABCDE</p><p>解 析:A、B两项说法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2018年)第十一条规定,“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C项说法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2018年)第十条规定,“……申请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D、E两项说法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2018年)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国家机关只是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有行政职能,在法律授权以外,国家机关也有可能成为被执法的对象,成为行政相对人,因此可以成为行政复议申请人。故本题选ABCDE。</p><p>8、公安专业工作的主要特点有()。</p><ul><li>A:复杂性</li><li>B:艰苦性</li><li>C:危险性</li><li>D:易受腐蚀性</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公安工作的主要特点有四个,考生要注意不要混淆,尤其是艰苦性和危险性,艰苦性指的是超负荷辛苦和自然环境、执法环境带来的困难;危险性指的是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危险,同恶性自然灾害作斗争中的危险。还要区别危险性和风险性,风险性主要是权力容易受到腐蚀导致腐败。</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公安部“三项纪律”的内容?</p><p>答 案:“三项纪律”即:公安民警决不允许面对群众危难不勇为;决不允许酗酒滋事;决不允许进夜总会娱乐。公安民警违反上述规定的一律先予以禁闭,并视情给予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一律给予开除处分,并视情追究有关领导责任。隐瞒不报、包庇袒护的,从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p><p>2、《纪律条令》对受到处分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应当如何确定警衔?</p><p>答 案: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延期晋升、降低或者取消警衔。</p><p>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实施哪些行为属于拒绝或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p><p>答 案:1、公然侮辱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2、对执行救人任务的警车故意设?障碍。3、阻碍执行追捕任务的人民警察进入犯罪嫌疑人可能藏身的房间。4、对执行警卫任务的警车故意设?障碍。</p><p>4、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涉嫌犯罪的,应当怎么处理?</p><p>答 案:依法追究刑事责任。</p><p>5、《内务条令》要求人民警察应有的信念是什么?</p><p>答 案:(1)忠于祖国;(2)忠于共产党;(3)忠于组织;(4)忠于人民;(5)忠于法律。</p><p>6、人民警察的活动准则是什么?</p><p>答 案:人民警察的活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4条规定:“人民警察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纪律严明,服从命令,严格执法。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是警察机关及人民警察警务活动的基本原则。</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