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共营养师《四级》每日一练试题10月28日

聚题库
10/28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检测方法的不同使得营养标签上脂肪含量的标识也应不同。()  </p><p>答 案:错</p><p>解 析:由于检测方法的不同,脂肪可用粗脂肪或总脂肪表示,在营养标签上均可标示为“脂肪”。  </p><p>2、记账法不需要考虑零食的摄入。()</p><p>答 案:错</p><p>解 析:记账法同样需要考虑零食的摄入。</p><p>3、老年人的食物加工应以清蒸和煸炒、而少用炖煮和油炸为好。( )</p><p>答 案:错</p><p>解 析:暂无</p><p>4、编制食谱时,三餐供能比一般为343.(  )</p><p>答 案:对</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某新食物资源样品,需进行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需计算消化率,则不需要测定(  )。</p><ul><li>A:粪氮</li><li>B:食物氮</li><li>C:食物摄取量</li><li>D:尿内源氮</li></ul><p>答 案:A</p><p>2、在调查表的答案设计中除了要与问题一致外,还要注意做到答案具有穷尽性和()。</p><ul><li>A:可比性</li><li>B:互斥性</li><li>C:包含性</li><li>D:重叠性</li></ul><p>答 案:B</p><p>解 析:答案的设计除了要与问题一致外,还要注意做到答案具有穷尽性和互斥性。</p><p>3、食物配料清单应按配料加入量的(  )排列。</p><ul><li>A:任意顺序</li><li>B:递增顺序</li><li>C:递减顺序</li><li>D:近似顺序</li></ul><p>答 案:C</p><p>4、膳食史法是一种()的调查方法。</p><ul><li>A:费用较高</li><li>B:具体</li><li>C:抽象</li><li>D:形象</li></ul><p>答 案:C</p><p>解 析:与24h回顾法相比,膳食史法是一种抽象的方法,进行这样的调查需要营养专家的指导。</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关于概念数据层的描述正确的是()。</p><ul><li>A:概念数据层是膳食调查数据库的中间一层</li><li>B:概念数据层是数据库的整体逻辑表示</li><li>C:概念数据层是逻辑记录的集合</li><li>D:概念数据层所涉及的是数据库所有对象的物理情况,而不是它们的逻辑关系</li><li>E:概念数据层是数据库管理员概念下的数据库</li></ul><p>答 案:ABE</p><p>2、出现()情况需要停止运动。</p><ul><li>A:不正常的心跳</li><li>B:上腹部区疼痛或“烧心”</li><li>C:特别眩晕</li><li>D:严重气短</li><li>E:时间超过计划20min</li></ul><p>答 案:ABCD</p><p>3、测定分析中粗脂肪常包括()。</p><ul><li>A:甘油三酯</li><li>B:灰分</li><li>C:磷脂</li><li>D:固醇</li><li>E:色素</li></ul><p>答 案:ACDE</p><p>4、()是微量元素铜的生理功能。</p><ul><li>A: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li><li>B:参与维生素B12的功能,预防巨幼红细胞性贫血</li><li>C: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完整</li><li>D:促进黑色素的形成</li><li>E:抗氧化作用</li></ul><p>答 案:ACDE</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简述婴幼儿测量指标——体重、身长、头围的意义。</p><p>答 案:体重是指身体各部分的重量总和,它主要反映构成体重成分的骨骼、肌肉、内脏、体质和水分等的变化情况。婴幼儿体重对营养状况较为敏感,而且婴幼儿体重测量的误差小于身长测量误差,故体重是婴幼儿营养状况评价的常用指标。身长作为对应于儿童的坐高和身高测量指标来反映婴幼儿体格纵向发育情况,头围和胸围是婴幼儿体格测量常用的横向测量指标。通过将婴幼儿头围和胸围的测量数据,与年龄参考数值比较,对于评价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有一定意义。在正常情况下,一个营养状况良好的婴幼儿,胸围赶上头围的时间往往提前。而营养不良的婴幼儿,由于胸部肌肉和脂肪发育较差,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较迟。若到2岁半时胸围还比头围小,则要考虑营养不良或胸廓、肺发育不良。</p><p>2、(1)请回答:按标准每日应提供多少能量?</p><p>答 案:每日能量需要量的计算①该女性的标准体重(kg)=身高-105=165-105=60kg;<br />②该女性BMI=体重(kg)÷[身高(m)]2=68÷(1.65)2=25,故该女性属于超重(24~27.9);<br />③每天应提供能量(kcal)=能量供给标准×标准体重=60×30=1800kcal。</p><p>3、计算人日数、标准人系数的方法及其实际意义是什么?</p><p>答 案:(1)人日数①公式: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全家总人日数=所有在家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br />②人日数是代表被调查者用餐的天数,一个人吃早、中、晚三餐为1个人日。总人日数是指全体全天个人总餐之和。只有在调查集体、家庭人员且每日吃饭人数不同时才用。个人人日数计算在家庭和集体就餐单位调查中很重要,24h回顾法在外就餐也要询问,并计算在餐次总数内。<br />(2)标准人系数<br />①由于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和劳动强度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无法用营养素的平均摄入量进行相互间的比较。因此,一般将各个人群都折合成标准人进行比较。折合的方法是以体重60kg成年男子从事轻体力劳动者为标准人,以其能量供给量10.03MJ(2400kcal)作为1,其他各类人员按其能量推荐量与10.03MJ之比得出各类人的折合系数。然后将一个群体各类人的折合系数乘以其人日数之和被其总人日数除即得出该人群折合标准人的系数(混合系数)。标准人日计算公式为:标准人日=标准人系数×人日数;总标准人日数为全家每个人标准人日之和。<br />②人均食物或营养摄入量除以混合系数即可得出该人群标准人的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计算出人群标准人的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后,就能够在不同年龄、性别和劳动强度的人群之间进行比较。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