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共营养师《四级》每日一练试题09月30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某食品中来自蛋白质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6%,即可声称该食品为“低蛋白”。()
</p><p>答 案:错</p><p>解 析:来自蛋白质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5%,即可声称该食品为“低蛋白”。
</p><p>2、植物油脂中脂肪酸的分布因油的来源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豆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低。()
</p><p>答 案:错</p><p>解 析:一般豆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
</p><p>3、《食物成分表2002》中的食物编码有6位,代表食物在亚类中的排列序号是后3位。()</p><p>答 案:对</p><p>解 析:《食物成分表2002》中采用的6位数字编码方法,前两位是食物类别的编码,第三位数字是食物的亚类编码,最后三位是食物在亚类中的排列序号。</p><p>4、动物性食物以畜肉类的脂肪含量最丰富,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p><p>答 案:错</p><p>解 析:动物性食物以畜肉类的脂肪含量最丰富,且多为饱和脂肪酸。</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食品感官指标是评价食品( )的重要内容。</p><ul><li>A:外观</li><li>B:价值</li><li>C:质量</li><li>D:价格</li></ul><p>答 案:C</p><p>2、动物油脂在0℃时间保存( )个月。</p><ul><li>A:1</li><li>B:2</li><li>C:3</li><li>D:6</li></ul><p>答 案:B</p><p>3、( )中铁含量较少。</p><ul><li>A:肝脏</li><li>B:全血</li><li>C:木耳</li><li>D:牛奶</li></ul><p>答 案:D</p><p>4、若规定餐次比是早餐占20%,午餐、晚餐各占40%,如果某一家庭成员某日记录到早餐、午餐,那么该成员的人日数为()。</p><ul><li>A:0.4</li><li>B:0.6</li><li>C:0.8</li><li>D:1.0</li></ul><p>答 案:B</p><p>解 析:人日数是代表被调查者用餐的天数,一个人吃早、中、晚三餐为1个人日。</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评价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p><ul><li>A:所含蛋白质的种类</li><li>B:所含氨基酸的种类</li><li>C:所含蛋白质的数量</li><li>D:所含氨基酸的数量</li><li>E:其所在的食物种类</li></ul><p>答 案:BD</p><p>2、下列有关标准人的说法正确的是()。</p><ul><li>A:标准人可视为成年男子中体力劳动者</li><li>B:标准人的能量参考摄入量是2400kcal</li><li>C:标准人可视为成年男子高体力劳动者</li><li>D:标准人的能量参考摄入量是1200kcal</li><li>E:标准人可视为成年男子轻体力劳动者</li></ul><p>答 案:BE</p><p>3、调查表编制的基本原则包括()。</p><ul><li>A:可比性</li><li>B:相关性</li><li>C:适宜性</li><li>D:全面性</li><li>E:专业性</li></ul><p>答 案:ABCD</p><p>4、钙的良好来源是()。</p><ul><li>A:酸奶</li><li>B:小虾</li><li>C:豆类</li><li>D:绿色蔬菜</li><li>E:苹果</li></ul><p>答 案:ABCD</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请简述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p><p>答 案:(1)发病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①概念。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某特定人群中某种疾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②计算公式。发病率=一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100%,1000‰…)。(2)患病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①概念。患病率(PrevalenceRate):亦称现患率、流行率。患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②计算公式。患病率=特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k=100%,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 </p><p>2、请简述专项调查表编制的基本原则。</p><p>答 案:(1)相关性。即表格中所有的问题都应与调查研究的主题有关,否则会产生大量的无效信息,干扰对调查结果的分析。(2)客观性。即所有的问题都不允许带有调查者的某种主观倾向和暗示,应能够让被调查者做出真实的回答。(3)适宜性。即表格所设计的问题的内容、用语均能为被调查者接受和理解,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来提问,要通俗易懂。<br />(4)全面性。即表格问题的设计应完全对应于研究框架,各个变量的选择准确且无缺失,所有需要在调查中了解的信息都要在调查表中反映出来。同时,在封闭性问题中给出的答案应包括所有的可能回答。<br />(5)设计合理性。表格中一个问题转到另一个问题时,应注意逻辑关系。询问的问题应从一般到个别、从容易到困难。<br />(6)可比性。如果想将本调查与其他调查结果相比较,应该考虑其他调查中提出的问题是否与表格中的问题相呼应。</p><p>3、计算人日数、标准人系数的方法及其实际意义是什么?</p><p>答 案:(1)人日数①公式: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全家总人日数=所有在家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br />②人日数是代表被调查者用餐的天数,一个人吃早、中、晚三餐为1个人日。总人日数是指全体全天个人总餐之和。只有在调查集体、家庭人员且每日吃饭人数不同时才用。个人人日数计算在家庭和集体就餐单位调查中很重要,24h回顾法在外就餐也要询问,并计算在餐次总数内。<br />(2)标准人系数<br />①由于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和劳动强度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无法用营养素的平均摄入量进行相互间的比较。因此,一般将各个人群都折合成标准人进行比较。折合的方法是以体重60kg成年男子从事轻体力劳动者为标准人,以其能量供给量10.03MJ(2400kcal)作为1,其他各类人员按其能量推荐量与10.03MJ之比得出各类人的折合系数。然后将一个群体各类人的折合系数乘以其人日数之和被其总人日数除即得出该人群折合标准人的系数(混合系数)。标准人日计算公式为:标准人日=标准人系数×人日数;总标准人日数为全家每个人标准人日之和。<br />②人均食物或营养摄入量除以混合系数即可得出该人群标准人的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计算出人群标准人的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后,就能够在不同年龄、性别和劳动强度的人群之间进行比较。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