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二级
>精选习题
>2023年心理咨询师《三级》每日一练试题09月30日
2023年心理咨询师《三级》每日一练试题09月30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三级<a style="color: #0000ff;" href="https://www.jutiku.cn/app/158.html" target="_blank">心理咨询师</a>为了诊断的目的而提出的谈话目标可以作为()</p><ul><li>A:心理咨询师的理论指导</li><li>B:选择会谈方式的原则</li><li>C:摄人性会谈的参照点</li><li>D:控制会谈方向的方法</li></ul><p>答 案:C</p><p>解 析: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的依据:(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4)上级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p><p>2、行为主义疗法的咨询师会()</p><ul><li>A:与来访者一起卷入到整个评估过程中</li><li>B:对来访者当前的机能进行综合性评估</li><li>C:注重个体的整体性以及对个体主观想法的了解</li><li>D:帮助来访者以批判性的观点审视自己的现有行为</li></ul><p>答 案:B</p><p>3、“某分数的百分等级为55”,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55%的人的分数比该分数()。</p><ul><li>A:低</li><li>B:相等</li><li>C:高</li><li>D:全不是</li></ul><p>答 案:A</p><p>解 析:一个测验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因此,55的百分等级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55%的人比这个分数要低。换句话说,百分等级指出的是个体在常模团体中所处的位置,百分等级较低,个体所持的位置就越低。</p><p>4、全部社会化的前提是( )</p><ul><li>A:性别社会化</li><li>B:政治社会化</li><li>C:道德社会化</li><li>D:语言社会化</li></ul><p>答 案:D</p><p>解 析:个体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p><p>5、某原始分数的百分等级为55,表示样本中有55%的原始分数()。</p><ul><li>A:比该分数低</li><li>B:与该分数相等</li><li>C:比该分数高</li><li>D:与该分数差不显著</li></ul><p>答 案:A</p><p>解 析:一个测验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百分等级指出的是个体在常模团体中所处的位置,百分等级越低,个体所处的位置就越低。</p><p>6、测谎仪本质上属于一种( )。</p><ul><li>A:心电图</li><li>B:生物反馈仪</li><li>C:行为反映测量仪</li><li>D:投射测量仪</li></ul><p>答 案:C</p><p>解 析:行为反应测量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它的理论依据是,个体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到其外在生理体征和外在行为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个体的身体距离、生理指标等来推测其内在态度。</p><p>7、癔症性人格障碍指的是:</p><ul><li>A:偏执性人格障碍</li><li>B:表演性人格障碍</li><li>C:焦虑型人格障碍</li><li>D:依赖性人格障碍</li></ul><p>答 案:B</p><p>8、逆反期的出现是( )。</p><ul><li>A: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li><li>B: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异常现象</li><li>C:由早期挫折造成的</li><li>D:人格异常的一种表现</li></ul><p>答 案:A</p><p>解 析:与两次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相对应的是两次逆反期。第一逆反期是在孩子2~4岁的时候。这时候的孩子要求实现自我意识,想要告诉大人们“我已经长大了,能做事情了,你们要相信我。 我们常说的逆反期大多是指第二逆反期,即孩子从10~16岁这段时期。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大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拥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决定权。 对孩子的逆反,作为父母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不论是第一逆反期还是第二逆反期,并不是孩子学坏了,而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正常现象。对孩子来说,这是他们在人生发展历程中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尤其是处在第二逆反期的孩子,这个时期是他们发展的鼎盛时期。逆反期是大多数孩子都要经历的过程,作为家长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据我所知,有些家长面对孩子的逆反期有三种处理方式是非常错误的。</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p><ul><li>A:灾难症候群</li><li>B:兴奋性行为</li><li>C:破坏性行为</li><li>D:创伤后应激障碍</li></ul><p>答 案:AD</p><p>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p><p>2、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p><ul><li>A:重测信度</li><li>B:内部一致性信度</li><li>C:复本信度</li><li>D:评分者信度</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p><p>3、需要()</p><ul><li>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li><li>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li><li>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li><li>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li></ul><p>答 案:AC</p><p>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p><p>4、从众行为的原因包括()</p><ul><li>A:寻求行为参照</li><li>B:对偏高的恐惧</li><li>C:对自尊的追求</li><li>D:群体凝聚力</li></ul><p>答 案:ABD</p><p>5、关于中国比内测验的记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p><ul><li>A:通过一题记2分</li><li>B:通过一题记1分</li><li>C:连续四题不通过停止测验</li><li>D:连续十题不通过停止测验</li></ul><p>答 案:ACD</p><p>6、下列表述中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界定的有()。</p><ul><li>A: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li><li>B: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的</li><li>C:关键问题是与神经症进行鉴别</li><li>D: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li></ul><p>答 案:ABCD</p><p>7、遗忘的主要原因包括( )。</p><ul><li>A:信息错构</li><li>B:信息干扰</li><li>C:自然衰退</li><li>D:意识抑制</li></ul><p>答 案:BC</p><p>解 析: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