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综合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9月21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我国新闻职业伦理既强调党性原则,又重视真实、客观、时效、自主的新闻专业原则。</p><p>答 案:对</p><p>2、使用消息源时,可以出现“某某单位说”的用法。</p><p>答 案:错</p><p>3、著作权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是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p><p>答 案:对</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毛泽东在()中已经摆脱了以城市为中心的思想,形成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p><ul><li>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li><li>B:《〈共产党人〉刊词》</li><li>C:《丢掉幻想,准备战斗》</li><li>D:《论十大关系》</li></ul><p>答 案:A</p><p>解 析:毛泽东在闽西写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著作中,提出了中国革命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独创性的道路的理论。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斗争所作出的新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大发展。这篇著作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p><p>2、在我国,有权对诉讼活动实行专门法律监督的机关是()。</p><ul><li>A:人民法院</li><li>B:公安机关</li><li>C:人民检察院</li><li>D:仲裁委员会</li></ul><p>答 案:C</p><p>解 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A项为国家的审判机关;B项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D项为国家的仲裁机构。</p><p>3、社会舆论就是()对某些事物或某些人的议论和评价。</p><ul><li>A:大众媒介</li><li>B:政府机关</li><li>C:社会大众</li><li>D:社会团体</li></ul><p>答 案:C</p><p>解 析:社会舆论是指针对特定的现实客体,一定范围内的“多数人”基于一定的需要和利益,通过言语、非言语形式公开表达的态度、意见、要求、情绪,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行交流、碰撞、感染,整合而成的、具有强烈实践意向的表层集合意识,是“多数人”整体知觉和共同意志的外化。这里的“多数人”主要是指社会大众。</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矛盾的基本属性包括()。</p><ul><li>A:同一性</li><li>B:斗争性</li><li>C:普遍性</li><li>D:特殊性</li></ul><p>答 案:AB</p><p>解 析: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p><p>2、《诗经》分为()类。</p><ul><li>A:风</li><li>B:赋</li><li>C:颂</li><li>D:雅</li></ul><p>答 案:ACD</p><p>解 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为311篇,现存诗305篇,收集了西周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约500年的诗歌。《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p><p>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p><ul><li>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li><li>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li><li>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li><li>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li><li>E: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li></ul><p>答 案:ABCDE</p><p>解 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很明确、很具体,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社会主义荣辱观。</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EFP电子现场制作</p><p>答 案:EFP(ElectronicFieldProduction)即电子现场制作,简方之就是用转播车在现场制作节目或现场转播的活动。无论是现场转播还是现场录像,电视镜头的拍摄、录制和编辑都是与事件发生发展同步进行的,因此现场感特别强。</p><p>2、分析某市“地铁咸猪手事件”报道中的记者行为。2014年6月某日,某市地铁里,一男子佯装睡觉,两度拨弄一年轻女孩裸露的大腿,这一场景被坐在对面的两个男生拍摄记录。当天,这段视频开始在网上疯传。数日内,仅在一家视频网站上,点播次数就已超过179万次。4天后,当地电视台记者在自己的实名微博上发布信息,希望受害人与其联系,将“咸猪手”男子绳之以法。以记者几十万粉丝的号召力,此事开始吸引到更多人的关注。当晚,视频中受害女子联系了记者,回忆了当日情形,记者随即在微博上宣告了此事,并在第二天将受害女子的回忆详情整理并发布在了个人微信号中。期间,记者曾去过该男子单位,同时拒绝向警方提供受害人信息。后来,该男子被警方拘留,其所在单位宣布他被“双开”。</p><p>答 案:(1)先于所在媒体发布信息,违反聘用约定。(2)记者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并未完全征得当事人同意。(3)记者无权擅自前往男子所在单位进行调査。(4)但是,记者的保护弱势群体的行为应予以赞扬,但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进行。</p><p>3、设想你是某地电视台记者,在得知下列消息后即着手准备该事件的电视后续报道。请你至少从三个方面提出报道预案,同时拟定题目和基本报道思路。钱塘潮冲倒观潮客20余人受伤昨天下午1时30分许,钱塘江流域浙江海宁市老盐仓回头潮观潮点附近出现大潮,潮水冲上塘坝,造成20佘名观潮者受轻伤,其中在现场维护秩序的5名公安干警也受了轻伤。早报记者了解到,受伤人员随后被送到了海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救治。该院外科主任胡医生介绍,除9人需要住院治疗外,其余人员受伤都较轻,在急诊进行简单的处理后已离开医院。</p><p>答 案:三个方面为:探求事故原因、强化防护措施、救治受伤人员等。(15分)</p><p class="introTit">论述题</p><p>1、党的十八大决定,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请结合新闻战线宣传工作实际,论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意义。</p><p>答 案:群众路线思想的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br />群众路线思想在当前新闻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有“三贴近”原则的学习和走转改活动落实:<br />①“三贴近”原则<br />新闻宣传和新闻改革要坚持和落实“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br />a.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br />b.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把握社会主流,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富有生活气息;<br />c.贴近群众,就是以人为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使宣传报道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br />②走转改<br />走转改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进一步落实新闻报道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更加落实了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贯彻。<br />(2)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br />①群众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也是决定新闻工作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群众立场要求新闻工作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说话。坚持三贴近,坚持群众路线,保证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br />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更好地履行新闻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加深对基本国情的理解,加深对党和国家政策的理解,对人民群众生活状态的理解,把握正确舆论导向。<br />③有利于推进新闻改革创新,把镜头和话筒更多地对准基层,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联系党和人民的纽带作用,多用贴近群众的生动事例,多用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真实反映社情民意。<br />④促进新闻工作让群众满意。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检验新闻工作的第一标准,把群众意见作为衡量新闻工作长短优劣的最好尺子,新闻作品的评选评比注重群众感觉,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让新闻工作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p><p>2、《中国广播电视<a style="color: #0000ff;" href="https://www.jutiku.cn/app/89.html" target="_blank">编辑记者</a>职业道德准则》规定: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该对报道内容的真实和准确负责。这一规定包含哪些要求?请结合实际分析当前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及危害。</p><p>答 案:(1)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该对报道内容的真实和准确负责,这一规定的要求如下:①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编造新闻,不歪曲、夸大事实。<br />②消息来源必须真实可靠。应深入新闻现场采集第一手信息,保证新闻要素准确无误;未经证实的消息,应加以说明;除需要对提供信息者保密外,报道中应指明消息来源。<br />③认真核实报道内容,包括基本事实、新闻资料、引述转述语言等。对稿件中采用的声音、图像、数据、文件摘录及其他材料,做到真实、准确、科学、统一。<br />④报道中的细节必须真实,不加以拔高、想象和夸张。报道所采用的声音、图像均应来自新闻现场或与报道主题相关的采编活动,而非个人编造或拼接。<br />⑤在报道、说明、解释和评论事实时,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避免因为报道肤浅、片面而导致公众对事物的判断产生偏差或错误。<br />⑥报道一经发布,如果发现错误,应立即公开更正。<br />(2)当前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br />①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把小道消息当作事实来报道,把内部的计划、设想当成现实来报道。<br />②凭空编造的虚假报道。<br />③文题不符的标题造假。追求视觉冲击力,内容与标题对不上。<br />④夸大其词的失实报道。对事实添枝加叶,移花接木,不少情节和内容是作者想象出来的。<br />(3)新闻失实的危害<br />①损害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br />②误导公众,引发思想混乱,甚至带来不安定因素,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br />(4)新闻真实的重要性<br />真实对于新闻具有重要意义,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是新闻媒体取得公众信任的前提,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新闻事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新闻是面向社会的信息传播,新闻真实不仅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而且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利益。失实的新闻报道是新闻工作的大敌,是社会的公害。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事业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p><p>3、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否可以协调,结合最近几年的广播电视现象,论述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p><p>答 案:随着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新闻传媒在全社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现空前高涨,随着公众认识和观念的不断提升,新闻传媒的后续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对此,必须认真分析新闻传媒行业生存、繁荣和发展的紧密关系,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实现对于公众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引导,发挥媒体宣传作用,稳定社会发展,进一步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可以协调,两者的协调可从以下几点开展:(1)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的,强调和突出社会效益,为革命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服务。<br />(2)社会效益优先,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只有如此,才能做到三贴近,从而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br />(3)社会效益优先,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br />(4)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属于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创造物质财富,满足人民需要。精神和物质可以相互转化。<br />(5)提高经济效益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和壮大的客观需要。要遵循新闻媒体的内在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重视经济规律,改善和加强经营工作。<br />(6)科学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以湖南电视台为例,近年来,湖南卫视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坚持守正创新、坚守党媒属性,做到“党媒姓党,绝对忠诚”,新近推出的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特别节目《青春在大地》对艺术地诠释重大主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对电视节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到“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进行了成功实践。《青春在大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三小”映衬“三大”,在节目的人物定位、叙事结构、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是一部叫好又叫座,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匠心之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