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咨询师《三级》每日一练试题08月24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感觉属信息的( )。</p><ul><li>A:输入和登记</li><li>B:储存</li><li>C:编码和选择</li><li>D:提取</li></ul><p>答 案:A</p><p>解 析:认知心理学通过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 人的认知活动。感觉是信息的输人和登记。</p><p>2、从业人员应该树立的义利观是()。</p><ul><li>A:见利思义,义然后取</li><li>B:为富不仁,为仁不富</li><li>C:利大大干,无利不干</li><li>D:不求于利,利在其中</li></ul><p>答 案:A</p><p>解 析:见利思义、以义取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包括以道义为先、义利双行、重义轻利、予人以利等不同层次。</p><p>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p><ul><li>A:冯特和铁钦纳</li><li>B:杜威和安吉尔</li><li>C:华生</li><li>D:维特海默、科勒和考夫卡</li></ul><p>答 案:C</p><p>4、再生性能力( )</p><ul><li>A:是智能活动的能量</li><li>B:可通过非言语测验评估</li><li>C:是智能活动的质量</li><li>D:可以通过言语测验测量</li></ul><p>答 案:D</p><p>解 析:知识点: 心理测验技能 /WAIS-RC 瑞文指出存在两种既对立又有内在联系的行为,即[再生性能力]和[推断能力]。再生性能力是指个体当前所具备的回忆已获得信息并进行言语交流的能力,表明个体通过教育达到的水平。</p><p>5、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p><ul><li>A:吸吮</li><li>B:后天的经验</li><li>C:动作</li><li>D:先天的成熟</li></ul><p>答 案:C</p><p>解 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故选C。</p><p>6、布洛卡中枢又叫()。</p><ul><li>A:言语运动中枢</li><li>B:视觉性言语中枢</li><li>C:书写性言语中枢</li><li>D:听觉性言语中枢</li></ul><p>答 案:A</p><p>7、职业道德是( )。</p><ul><li>A:从业人员的特定行为规范</li><li>B:企业上司的指导性要求</li><li>C:从业人员的自我约束</li><li>D:职业纪律方面的最低要求</li></ul><p>答 案:A</p><p>解 析: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的特定行为规范。故选A。</p><p>8、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了()。</p><ul><li>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li><li>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li><li>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系</li><li>D: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体系</li></ul><p>答 案:B</p><p>解 析:2006年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p><ul><li>A:灾难症候群</li><li>B:兴奋性行为</li><li>C:破坏性行为</li><li>D:创伤后应激障碍</li></ul><p>答 案:AD</p><p>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p><p>2、需要()</p><ul><li>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li><li>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li><li>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li><li>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li></ul><p>答 案:AC</p><p>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p><p>3、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p><ul><li>A:重测信度</li><li>B:内部一致性信度</li><li>C:复本信度</li><li>D:评分者信度</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p><p>4、认知行为治疗程序吸收了()</p><ul><li>A:行为技术及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成分</li><li>B:积极关怀技术的成分</li><li>C:情绪技术及系统脱敏疗法中的成分</li><li>D:精神分析技术的成分</li></ul><p>答 案:AC</p><p>解 析:认知行为治疗技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思想的融合。纯粹的行为技术在它登上心理治疗的舞台时曾希望能包治百病,但仅仅采用经典条件反射或操作条件反射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心理问题。而且,甚至沃尔甫的系统脱敏程序也不是纯粹的行为技术,它也要求病人通过思维过程去认识引起焦虑的刺激。这期间,作为中介变量的认知概念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到了20世纪70年代,埃利斯、拉扎洛斯、贝克以及梅肯鲍姆等理论家吸收了行为技术以及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成分,提出了认知行为治疗程序。到了20世纪80年代,它的适用范围已大大拓宽,甚至超过了行为治疗和合理情绪疗法本身。</p><p>5、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p><ul><li>A:本我</li><li>B:自我</li><li>C:超我</li><li>D:镜我</li></ul><p>答 案:ABC</p><p>6、内容效度()。</p><ul><li>A:不具有内容的限制,而是普遍适用性</li><li>B:与所有效度的性质一样,不是普遍适用的,而是有特定性的</li><li>C:也有时间上的特定性</li><li>D:与表面效度无区别</li></ul><p>答 案:BC</p><p>7、抑郁发作的特点是( )。<br></p><ul><li>A:情绪低落</li><li>B:思维混乱</li><li>C:动作减少</li><li>D:感觉过敏</li></ul><p>答 案:AC</p>